絕對服從:在共產政權下管治敗壞之源

分享給朋友

26/02/2017

絕對服從:在共產政權下管治敗壞之源 陳家洛

「Trust is a feel-good sensation and an idea that is hard to pin down.」——Marek Kohn

「Political language is designed to make lies sound truthful and murder respectable, and to give an appearance of solidity to pure wind.」——George Orwell

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快將20年,筆者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長線調查結果,整理自1997 年7 月回歸以來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對香港政府的信任及對「一國兩制」前途的信心這3項重要指標的淨值(見表)作比較及趨勢分析,顯示整個管治制度在中港矛盾的不斷衝擊下缺乏穩固的基礎。

在今天香港撕裂的政治生態中講「信任」似乎是緣木求魚。曾俊華這幾年在「藍絲」對「黃絲」的兩極之間游走的確是頗有「睇頭」的。不過,即使他有民望領先其他對手的相對優勢,一班「愛字頭」陣營對他參選還是猜疑多過信任,要全力封殺他,為力捧林鄭月娥甚至傳出北京不任命他的消息,迫使他要依賴民主派才能勉強入閘,而民主派大多只視他為「lesser evil」,雙方關係基於策略與博弈的政治現實,至今雙方互信的關係根本也談不上。

信任:3 個元素一種關係

Hardin 對信任的描述方式包括3 個元素一種關係:甲信任乙去做好一些事情(Atrusts B to do X)。因此,信任的建立基於兩個條件:甲期待乙可以將雙方的利益整合,而且甲相信乙有能力採取合適的行動達成共贏。如果甲只是「即管試試相信」乙,便不算是真正的信任,乙必須向甲努力證明自己值得信任,才能開始建立關係。相反,甲對乙的不信任則源於甲懷疑乙其實在照顧其他人的利益多於自己的利益。

在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前夕講「信任」其實沒有錯,重建信任是達成和解的前提,只是我們要對「政治語言」保持認真的懷疑態度。如果關乎香港和北京的關係,或許曾俊華的選舉口號—— 「香港要信任」——應該改成「要信任港人」,藉此向北京表達一個更直接有力的信息,也就是當權者愈是堅持要香港人「正確地」認識中央的權力、愈要由上而下地統一思想,只會適得其反,思想就愈不統一。同樣道理,京官愈是出盡洪荒之力幫助林鄭月娥箍票,在管制和操控的情下確保她勝選,就表示操控選舉的集團要透過她保證的集團利益永遠在香港的利益之上。當權者老是要擺出「大石砸死蟹」的姿態,要安插一個政治傀儡成為行政長官,即表示猜疑遠超過信任,日後社會矛盾和中港矛盾很大可能會進一步深化。

本來信任和善治互為因果,可是獨裁政權下人人缺乏安全感,活在一個十面埋伏的世界中,在爭取信任和播種猜疑之間反反覆覆,以至1997年以來中港之間的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正面回應。中國已成功收回了主權,人心卻一直未見回歸,彼此的猜疑高於信任,擺脫不了互相利用的基本格局。「一國兩制」即將進入第3 個10年,今次特區政府的「換屆選舉」正可讓香港人看到,北京是否已經不再重視香港行政長官能否得到香港人信任,從而變成對中共領導人的絕對忠誠比一切重要,即所謂「愛國」不分先後,卻分所謂「真假」。

叩頭政治加劇矛盾

行政長官的選舉從來是不公平不公正,加上歷來一眾「強力部門」的插手干預,已不是什麼新事物。中聯辦為保林鄭月娥,向建制派選委作出「集中票源,排除對手,高票當選,完成任務」的16 字命令,明顯是突顯講「香港要信任」的曾俊華得不到中央的信任!京官和一眾香港的權貴不要臉更不計較醜陋地黨同伐異,大陸官員走到台前或是在幕後操控,先發制人或是後發制人,沒有什麼分別,干預就是干預,連建制陣營的內部競爭也容不下,什麼「人人都有言論自由」的說法簡直侮辱香港人。在共產政權的高壓統治下,林鄭月娥向京官表忠心、絕對服從中共領導,她的選舉工程講「We Connect」是不會有說服力的。

民主派已經向北京操控的小圈子選舉作出前所未有的讓步,曾俊華更毋須在重啟政改和《基本法》第23條立法問題上的立場向民主派作出讓步仍獲得民主派的提名。如果曾俊華在民調中擴大領先的優勢,民主派選委更容易找下台階投票支持一個對民主發展毫無承擔的人,最好的解釋是「曾俊華不是董建華、梁振英他們一伙」這個象徵意義而已。即使有300多人,足以提名兩個候選人的民主派在行政長官選舉制度內「自我設限」,試圖製造建制陣營的內部競爭,但即使如此民主派選委也沒有把握可以抗衡北京和香港權貴的操控。延伸閱讀:

(1) George Orwell,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1946.

(2) Eric Uslaner,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Trust, 2002.

(3) Russell Hardin,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2002.

(4) Marek Kohn, Trust: Self-Interest and the Common Good, 2008.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