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花生漫畫, 見主角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一臉愁苦,配合的文字是:
I think I’m afraid to be happy because whenever I get too happy, something bad always happens.
這句子很長,但譯做中文,主角擔心的不也就是四個字:樂極生悲。
在別處讀到以下一句:Have you ever just looked at someone,and automatically felt annoyed? 你有沒有試過淨是看了看一個人,即自動(無緣無故地)覺得惱怒?
若要試譯做我們比較貼身的用語,也就是說,世上有種人,確係「雖無過犯,面目可憎」。
另有這句批評:All foam, no beer. 固然可以直譯「有泡無酒」,但更生動的是本地口語「有姿勢,無實際」。
有人試譯為「冇料到」,但沒有了虛有其表之意,不夠深入。也有提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感覺卻又似言過其實,情未至於裏頭腐爛了這麼壞。All foam,no beer,個人最喜歡的中文對等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還有這句:Sometimes letting go is the only way to heal. 直譯是要捨得放棄,方是療癒(感情)傷口之道。許多人霎時聯想到的,會是老生常談的「放下,自在」。
也有其他三個不錯的提議:1. 退後一步,天地自寬。
2. 有時候,放手是唯一出路。
3. 唯有捨,才能得。
都是好句,卻會生猶豫,因為「天地、出路、得」以及上面說的自在,都似乎未能忠於原著,都像超越了原本heal 傷癒之意。
最喜歡的答案,來自網友Wong Yuen Ling:唯有放開,才可放下。
又有一網上傳來的告示牌,上寫:Warning: Trespassers will be handed over to the police — one body part at a time.
警告:擅闖者送官究治——每次一個肢體部分。又當然,尾末一筆要帶本土味道,就是「斬件地」。
最後一句是勵志篇, a spur-you-on line:
It’s better to walk alone, than with a crowd go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寧願孤單上路,也比隨波逐流走錯方向好。
這句話完全抵制羊群心態the herd mentality, 且有點標榜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個人聯想到的,卻是舊時香港一首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如此說來,翻譯不但好玩,也不太難?
錯了,因為字義文化的分別,有些話,要譯也真不知從何下手。像這句來自Minions 的詛咒:Let’s face it, after Monday and Tuesday,even the calendar says — WTF. 實在譯無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