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在四十年前,是一個以公屋為主的山頭。四十年間,區內落成了一個位於港鐵站上蓋的大型私人屋苑及不少居屋,令居民人數大增。雖然藍田靠近東區海底隧道的出口,但由於港鐵站鄰近各個屋苑,故居民大多以港鐵為交通工具的首選。
藍田站依山而建,每當有出口的扶手電梯需要進行檢修,居民都叫苦連天,因這勢必令他們外出及回家的路倍添困難,故他們出盡法寶,找來立法會議員協助,惜港鐵也未能順應居民要求。「扶手電梯」看似只是小事,但對藍田居民來說,若有誰能夠為他們妥善解決,他們肯定成為其頭號粉絲。
究竟居民的要求是什麼?這些要求又是否合理?
藍田區過去人口不斷增長,區內人口亦出現老化,扶手電梯將居民由港鐵站送上半山,為不少長者提供了方便;山下的居民,因為生活所需,亦會取道前往;大量的人流長期使用,扶手電梯的機件當然勞損,以致維修頻繁。去年,藍田站一道扶手電梯就曾出現冒煙,故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全面維修和日常檢測。港鐵相關人士表示機件檢修無可避免,安全至上,希望得到諒解云云。
居民都是明事理的,但港鐵可曾站在居民角度去思考?舉例說,由藍田站A出口到地面有三層,各有三道電梯,港鐵會按人流調節上落方向(兩上一下或兩下一上)。現時港鐵進行檢修時,將九道電梯分開逐一維修,以致該出口長期總有一層只剩兩道電梯,繁忙時間引致人流堵塞。其實,只要向負責維修公司提出改變維修次序,由九道電梯逐一維修,改為同時維修各層的一道電梯,即可大大減省維修時間,舒緩居民不便。
另外,去年底曾因扶手電梯維修,以致乘客不能從藍田站D出口抵達地面,需費時乘搭由港鐵安排的穿梭巴,從另一個出口接駁到原來的D出口地面。此穿梭巴途經麗港城,而從D出口出站的乘客正正大多是麗港城的居民。乘客費盡唇舌,不斷溝通及爭取,希望接駁巴可以中途停一站,以方便居民,免卻他們抵達D出口地面後又要走一段長長的下坡路才返抵麗港城。然而,爭取良久卻也不能換來丁點兒接駁安排的改變,令人深感無奈。港鐵欠缺的,正是對受影響居民的一份貼心的關懷。
既然藍田站扶手電梯的維修如此頻繁,每次一個出口的電梯檢修就令乘客要改至其他出口出站,令各個原本已是人流旺盛的藍田站出口更變得人滿為患。故港鐵確實有需要增加出入站的通道,疏導人潮,否則只會令民怨沸騰。
居民一直從當區區議員口中聞說各種港鐵的改善方案,指會增加出入站的接駁口或加建升降機疏導,惜只聞樓梯響,各個方案往往都因為不可行而告終。港鐵代表早前再次拋出方案 – 興建由鯉魚門道鯉安苑旁至啟田道社區中心旁的斜道升降機,但港鐵表明建議的斜道升降機只作疏導站內人流及供居民日常上落山之用,並不能直接駁入港鐵站,故需要由政府承擔有關工程費用。此方案現時仍在構思階段,未知能否落實,即使落實,仍需要政府承擔工程費用。
斜道升降機這建議非常吸引,但是否只是港鐵的緩兵之計?港鐵只有建議,誰負責跟進、誰負責硏究可行性、又應如何向政府要求?居民已經如鍋上螞蟻,巴不得可以馬上落實,動工興建。
港鐵的條件不能改,但政府既是港鐵的大股東,又有派員在港鐵董事局,何不以其方法,為居民送上「斜道升降機」?特首林鄭月娥聲稱「急市民所急」,是時候表現施政新風了,不要再瞇眼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