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中文是一套詩畫的文字,也因為象形的視覺衝擊,當中的優雅以至幽怨,像說「捨不得」,實不足為外人道。饒是這樣,一些四字詞語,像「曲終人散」,要譯做英文,倒也有類似帶點憂傷的講法:The curtain falls、As the curtain fell,指落幕了,有老大一個舞台的帳幕掛了下來,或逐漸合攏的意境。表演完畢,散場。
網上有好些跟足字面的直譯,諸如The play came to an end and the audience dispersed,就是沒意思,外人霎時不會知道你在嘰咕些甚麼。另有一句:The end of a happy occasion,仍然不妥,誰說「曲終」之前的曲,事必happy?
更嚇人的,是有人煞有介事地在網上教不知所云的英文:
“Diverge from each other with ending musical echoes around ears”!嗄?且附中文解釋「各自散了,音樂縈繞耳際」云。
老老實實,網上的句子翻譯,以至自稱甚麼網上中英字典,往往信不過。查單字是可以的,但兩個字的fall guy(替死鬼)會給譯做「秋天人」!切勿中招。最近遇上的另一例子,是「站在一米綫外」之米綫,網上話即係rice noodle。
回說曲終人散,真要直譯,比較妥當的可以是 The show’s over and the spectators are gone,直接說「表演完畢,觀眾散去」。當然,視乎在說的話題,曲終人散在中文亦有不同的意思。
最尋常的解讀,是指人、事或物終了散了,純粹完了:It’s the final curtain. It’s the end, It’s end of show。再白話粗糙一點,不也就是說It’s game over. Finished. All gone.
若這番完結,主要是表達一份捨不得,可考慮掉過頭來嘆一句:All things do come to an end。凡事都有個終結,亦即有「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味道;All(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如果是說「等它曲終人散,我們才做甚麼甚麼」,這就等於「塵埃落定」:Wait till the dust settles。若覺得這句文藝過龍,可考慮改說Wait till things quiet down。
吟沉一句「這麼快就曲終人散」,主題是離愁別緒:It is always hard(or sad) to say goodbye。
曲終人散,各散東西,各奔前程:As the curtain fell, we went our separate ways。
英國新聞,有過這麼一條舊標題:
Last night, the curtain came down on14 years of Tory rule.昨晚,保守黨14年的統治落幕。
政治,一樣是表演。英文的落幕,跟我們的曲終人散,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