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一詞在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全文一次也沒有出現。假如我是財政司長,一個簡便的答覆是, 「就如全民退休保障和復建居屋這些訴求,婦女事務不應該是財政預算案的範疇」。不過,行政長官的2010/11 年度施政報告也沒有關心婦女議題,僅僅第90 和91 段提及加強幼兒服務。事實上,根據財政預算案附錄索引找到福利部門開支內的「婦女權益」項目,全年開支只有2600 萬。
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嚴重——堅尼系數已高達53.3,女性一直以來較男性面對更大困境,可是性別差距(Gender Gap)遭政府及社會長期忽視。於2009年, 就業人口中( 不包括外傭),工資不足5000 元的,有70%是女性,工資不足6000 元的,有60%是女性。月入高於3萬元的就業人口中, 女性佔36%,男性則佔64%。從事非技術工人的女性就業人士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5500 元,而男性就業人士的相對數字為7000元、整體男性的月入中位數為1.2 萬元,女性則為8500。
如果按經濟活動身分分析,在2009 年,在統計時沒有從事經濟活動、但若遇上有人聘請其做一份合適的工作則願意工作的人,15 歲及以上女性佔75%,當中「料理家務者」共86 萬,而大部分男性則屬於退休人士。
在1994/95 年至2009 年期間,從事部分時間制工作的僱員數目由67,800 人增加至158,800 人,而女性從事部分時間制工作的僱員數目一般較男性的為高。在2009年,女性所佔比率為64%。
女性較男性面對更大困境
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49.6%)一般較男性勞動人口參與率顯著為低(69.3%),而且從未結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7.5%,較曾經結婚女性的46.8%明顯為高,反映出部分女性在婚後可能暫時或永久離開勞動人口。另一方面,女性單親人士佔整體的71%,只有54%的女性單親人士有工作,較男性的70%為低。
因為「女性可以有事業,但應以家庭、婚姻及子女為先」的主流觀念,所以香港超過90% 「料理家務者」是女性。除了兒童,有超過20 萬長期病患者及殘疾人士需要家人(大多數是女性)提供照顧。家務勞動者∕照顧者的生活壓力不足為外人道,但是無酬家務勞動∕照顧工作對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價值一直被忽視。中國已經有研究運用例如「時間運用調查」等方法去統計無酬的生產及勞動力,香港在這方面就顯得無心無力。
性別差距遭長期忽視
從上述的數據推論,女性兼顧事業和家庭,但女性較男性「接受」待遇偏低和缺乏保障的工作。強積金及現行勞工法例為女性和零散就業人士的保障十分不足,到頭來,只有申領綜援一途,而接受綜援個案中,女性佔52%,領取年老及單親綜援的女性佔52%及62%。
特區政府在推動婦女權益、性別平權方面沒有發揮領導的角色,也沒有制訂一套衡量政策成效的客觀指標,促使政府積極回應性別差距的情。政府應參考歐盟經驗,為香港制訂「促進性別平權的路線圖」(GenderEquality Roadmap)為未來5 年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定好目標、指標及行動,並定期檢討進度。
參考資料:
政府統計處(2010)《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