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已快13 年了。在主宰特區的管治方向上,中央在2003 年香港23 條立法不成之後,不惜於04、07 年動用人大來為我們的政制套上金剛箍,不但使特區政府長期變成「跛腳鴨」,領導無力、施政失效,更令港人對前途蒙蓋一種讓人窒息的宿命感。香港人必須考慮如何從根本去面對和解決社會的種種深層次矛盾,包括貧富懸殊、公義不彰、民生日益困苦、社會發展失衡、政府管治失效,以及民主發展持續停滯不前等重大問題。
事實是,只有在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中,才能真真正正通過全民參與,讓一個開明而公義的民主社會,在香港實現。早前的反高鐵運動,讓市民從無心戀戰到全情投入,亦將矛頭指向功能組別。「功能組別」必須徹底廢除:因為這是所謂「均衡參與」的騙人機制,專門在社會上製造各種特權,並不符合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 條)有關公民均有權利在真正和定期的選舉中「選舉及被選舉」,以及該選舉權必須確實是「普及而平等」的規定;10 多年來,在我們的建制內, 「功能組別」議席(以及立法會分組點票的野蠻制度),是導致眾多社會深層矛盾無法解決的最大阻礙。
不論是泛民主派,或是默默支持他們10 年、20年、30 年的香港市民,有誰會不想跟建制對話的?但長期以來,前面只有一堵牆!當現有體制已經多番顯示此路不通時,設計另類方法、開闢另類途徑,務求推動改革體制,是極之重要的工作。
香港沒有公投法,在這迫不得已的情下, 「5 區請辭、變相公投」畢竟是在現有體制下儘管艱難、但合情合法的公民投票表決程序,以一人一票的民主行為,展示市民十分關心社會民生政策持續失衡、願意積極參與落實民主的決心。這樣的全民參與行動,將同時為一場歷史性的新民主運動揭開序幕。
「變相公投」並非等同撤離議會,卻只是策略性地騰出空間,創造難得的全民參與的機會,讓市民在一個廣闊的平台上表達意志,為民主運動注入新血。這個全民運動,就是要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人民發揮他們的積極力量,最終讓人民得到充權,使到最貼近民生的民間社會可以領導香港的長遠民主發展,防止香港墮入假普選、假民主的陷阱。
即使作為無權無勢的一方,每一個人,無論貴賤,仍然有權利表達一己自主的心聲和意見,以及得到政府當局的誠懇、認真、而具問責效果的回應。這絕不是「激進」、更非什麼「民粹」的取態;相反,它是普世公認的民主社會和民主制度所有的。作為國際都會的一分子,香港市民絕對有理由、有資格要求實現這樣的基本權利。
民間的力量希望的政治
新民主運動追求的,是一種屬於人民、根植於人心的「希望的政治」。在解除殖民式體制和管治後,這個結合民生及政制發展的新民主運動,理所當然地,應以擁抱香港特區為家園、並對本地社會文化歷史均有歸屬感的每一市民為運動的主體。透過「5 區請辭」所帶來的契機,全港市民都有權站出來,選擇他們對民主政制和民生政策發展的總體傾向。一個朝氣蓬勃的民間社會,必然成為驅動和實踐民主的最大力量。政黨的工作配合當然重要,以促使政府施政符合民意,有利民生。但是,新民主運動的主力必須來自民間、並紮根於能夠自主發聲、多元成長的民間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