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爭取普選至少20 年,由88 直選到07、08 雙普選,全都落空;2004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後,日子推到2012。2007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又一個決定,不早於2017 普選行政長官和2020 普選立法會,同年,曾蔭權競選連任行政長官時信誓旦旦,在其5 年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可是,他公布政改諮詢文件的時間卻一再推遲至今年第4 季。未來這段日子是考驗民主派的關鍵時刻,必須團結才有力量,為香港爭取真正的普選,圓20 年的夢。
何謂真普選?即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方式須符合《基本法》與國際公認的「普及而平等」選舉標準。行政長官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須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提名門檻不應過高,在推動民主開放的提名程序前提下,不應有篩選候選人或為排斥某些政治力量參選而訂出的安排。立法會必須全面取消功能組別議席。
民主派必須兩條腿走路
民主派必須兩條腿走路,不放棄2012 雙普選目標,但同時要求曾蔭權在年底公布的政改諮詢文件中,諮詢港人如何達至真普選的路線圖。2012 年產生的下屆行政長官可能在2017 年競選連任,如果由他決定2017 遊戲規則,有利益衝突之嫌。但更重要是,我們不能只談2012 方案,香港人需要一併考慮和決定它是否達至真正普選的中途站。
公民黨經通盤考慮後,上星期先後發表兩份立場書「普選宣言暨路線圖雙辭方案」及「真普選路線圖」,具體建議真普選方案及3 階段策略「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
首階段是談判。與其守株待兔,公民黨提議民主派團結力量,反客為主,提出我們的具體要求。公民黨基於民主派上周一「武林大會」對終極普選方案的共識,遂於9 月9 日會見曾蔭權時提出了「真普選路線圖」。
如果曾蔭權違反其競選承諾,諮詢文件只提2012 中途方案,避談真普選路線圖,民主派可展開第2 階段行動,5 區各一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同時呈辭,然後參加補選,港人齊來參與,以變相公投形式向特區政府爭取真普選,否決一個缺乏路線圖的中途站。
基於補選時的民意基礎,民主派可再給曾蔭權一年時間向北京爭取,並提出方案和進行所需的立法程序,在他任內徹底解決困擾香港20 年的普選問題。
再不成功,可考慮第3 階段,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於2011 年7 月1 日集體呈辭而拒絕參加補選,以示抗議,並迫使曾蔭權為了他未能兌現競選承諾而引咎辭職。情况猶如當年民主派杯葛臨時立法會,97 「落車」一年後透過立法會大選重返議會,繼續爭取民主。
盼其他團體人士提更好方案公民黨方案拋出後,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自揭底牌,連3 部曲策略都事先張揚,不利於與政府談判。其實,推動民主過程中透明度和公平至為重要,民主運動不能單靠一兩個人或一兩個團體成事,要靠群眾力量,要讓市民和曾蔭權清楚知道,由現在至2011 年7 月曾蔭權有兩次機會兌現競選承諾,在其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以及假如他違諾,將會承受怎樣的後果。
有些人批評公民黨「不民主」,公布方案前沒有跟其他民主黨派商量。但任何意見都要由一方提出的,然後加以討論,何况,各民主黨派之間的磋商難有秘密,無論「飯盒會」、「武林大會」、甚至「穿鑿附會」的「秘密會議」都有傳媒報道,有時真假難分,不如老實交代。相信香港市民都希望看到不同民主黨派開心見誠,目標一致地討論未來行動,而不是互相責難。公民黨方案內容肯定有不完善和可爭議之處,只能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初步建議,尚待去蕪存菁,期望其他團體或人士提出更好的方案,向曾蔭權據理力爭,要他當一個有信用、有承擔的行政長官,不要把實現雙普選的責任推卸給繼任人。
又有人認為,補選或總辭的風險高。現實是沒有方案是必贏的,民主派要爭取真普選,就要有一種義無反顧的思想準備,做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