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次有學界朋友向筆者埋怨,傳媒、各民主派的政黨,以至民間社會的活躍分子對政制改革方案的內容提不起興趣。有論者進一步認為,支持落實普選的組織應合力炮製自己的方案,甚至以此為團結的基礎。
事實是,泛民主派早於2007 年初,在人大常委會否決2012 雙普選前,已經提出了一個符合民主原則和《基本法》的共識方案了。今年9 月7 日,泛民主派就有關方案作出適量修訂後再次達成了共識。兩日後,公民黨進一步提出「真普選路線圖」,以泛民的共識方案為藍本,列出區議會、立法會和行政長官三級選舉的各階段改革的要求(註一)。可是,當權者對這一切均充耳不聞。
民主運動的基礎:五大原則四大方向
民主的政制可以有不同的形態,但確實是萬變不離其宗。把「人民當家作主」、「還政於民」由口號落實到制度,關鍵在於貫徹五大原則,缺一不可。
第一,人民享有普及而平等的參選和投票權利;
第二,有公平競爭的選舉,才算是有真正意義的選舉;
第三,因為人民可以藉投票更換政府和議員,後者才向人民負責;
第四,政治權利人人平等,必須向政治特權說不;及
第五,採用不記名投票的方法,保障人民的自主選擇。
這五大原則符合國際公認的自由選舉標準,也符合香港人擁護公平競爭的核心價值,同樣也應該是團結泛民的基礎(註二)。放諸本地的政制政革,大家應不難提出邁向真正普選的四大方向:
第一,行政長官及所有立法會議席的產生方式須符合公認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標準,市民應享有自由選舉的權利;
第二,行政長官選舉方面,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須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提名門檻不應過高,在推動開放普及的提名程序前提下,不應有篩選候選人或為排斥某些政治力量參選而訂出的安排;
第三,立法會選舉以全面取消功能組別議席這些政治特權、達至公平選舉為目標;及第四,區議會的委任議席必須廢除。
落實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
政治政革涉及人民的基本權利,關係重大。我們只需要將政府推銷的「區議會方案」按上述原則和方向進行一次「民主快速測試」,便知道這是一個不合格的建議。有論者用心良苦地尋找什麼「雞肋方案」的絲絲「亮點」。但他們也得承認,掌權者不顧本地管治的質素卻每况愈下,也不想在雙普選的原則問題上清楚交代個明白。政務司長唐英年一時扮成「普選號」列車的車長,一時又主動要為功能組別保駕護航,便是一例。
自上一次政改被泛民派否決後,有論者主張泛民主派釋出善意,要「向前走」,接納政府的方案為起點。當然,我們大可以採取「信則有(普選)」的態度對待之。不過,也正因為制度改變有所謂「路徑依賴」、「易請難送」和「不可逆轉改變」等問題,我們這一步也得特別小心,不能搭錯車,不能走錯方向。
「落實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是民主運動的最大公約數。可是,政府不肯、不敢、不願意提供真普選路線圖。面前又是一個原則欠奉、方向不明、守護着「政商特權」的政府方案,還有偏離邁向真普選的軌道的風險,渴望早日普選的你會點揀?
註一:www.civicparty.hk/cp/pages/headline/us_roadmap.php
註二:www.ipu.org/Cnl-e/154-fre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