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尋求公義的能力使民主變得可能,但人們不公義的傾向卻使民主成為必須的。」(Man’scapacity for justice makes democracy possible, but man’sinclination for injustice makes democracynecessary. )——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eibuhr)政務司長唐英年日前發表《2012 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行政長官曾蔭權同日發表聲明,清楚可見特區政府無心無力為香港人爭取一個公平公道的政制,也不會交出「落實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的路線圖。
香港市民有足夠智慧分辨是非、判斷所謂「黃金方案」的真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強調人大常委會已經「說明」普選時間表,形容大門已打開,仍然是發揮不了釋疑止爭的作用。問題由始至終都是,不交代清楚最終普選模式,甚至有人企圖曲解「普選」來保留功能組別這類特權,這個時間表是不實在的。
喬曉陽及特區政府愈想迴避全面廢除功能組別這個核心的問題,我們就愈要更清晰、更聚焦的引起公眾注意特權政治如何損害公眾利益。既然我們已找到了社會矛盾的根源,向功能組別說不,即是向民主公義說得。正如古希臘的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說: 「給我一支槓桿和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世界。」5 區公投運動就是這槓桿, 「廢除功能組別」的議題就是這立足點。5 ‧ 16 投票日就是要透過全民投票表明香港市民踢走功能組別特權的決心,也是對曾蔭權政府的弄虛作假作出嚴肅的抗議。
曾經跨下海口,滿有自信會在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的曾蔭權,不見得會為自己許下的承諾負上任何責任。如今在他的發言中要我們選擇「向前走」還是「原地踏步」、選擇「求同存異」還是「固執己見」、選擇「整體利益」還是「個人得失」,然後加上「繼續努力,繼續溝通,理性對話,增強互信,務實包容」這些內容空泛的講話。
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態度表面開放,事實是保守的立場一貫強硬,令曾主張談判的民主派支持者感到灰心。有意見認為唐英年屬「溫和的建制派」,也因為他是下一任特首熱門人選而較積極與泛民溝通,藉此建立更好的公眾形象。可是,他拋出了一句「傾不一定要談判」,就把雙方的關係一下子弄清楚了。
市民靠自己手中一票表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的自白更坦蕩蕩。他指出「在立法會內,就算在今時今日向立法會提出一個方案說2020 年要取消所有功能界別,一定會有超過三分一的議員否決。同樣地,如果今時今日我們提出一個方案上立法會,說2020 年要長期保留功能界別,亦會有超過三分一的議員否決,所以我們是經過很詳細的研究,認為現在為2012 年提出的70席的『區議會方案』是最有民主成分和有機會大家應該考慮通過的」。
談判無門,被人愚弄,安然坐在建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可以繼續否決民主改革,市民失望之餘,總不能望天打卦,期望泛民的否決權可迫使建制派讓步。5 區公投運動已經展開,一切都準備就緒,怎樣激發我們不肯認命的拼搏精神,採取正義、和平的方式去突破困局是現時的主要工作。求人不如求己,市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靠自己手中一票,就廢除功能組別、廢除特權的議題表態,爭取實現《基本法》承諾的普選。
的而且確,正正因為今次是5 區公投,這是一次「不尋常的補選」。所有爭取民主的力量對政制發展的訴求相同,我們都是堅持功能組別必須完全廢除,普選必須是普及而平等。因此,我們不能接受現時政府的方案。我們已來到不得不重新團結的關鍵時刻。也因此,所有爭取民主的力量必須結合,一同推動公投運動,彰顯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