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誰是鄉郊淪陷的罪魁禍首?

分享給朋友

05/08/2010

觀點 – 誰是鄉郊淪陷的罪魁禍首? 黎廣德

上周立法會環境事務與發展委員會舉行聯合會議,出現了多年來少見的場面:邱騰華和林鄭月娥兩位局長,面對公眾在大浪西灣被容後的怒火,或明或暗地「球來球往」,把責任推向對方。對環境局來說,隸屬發展局的規劃署不為鄉郊地區頒布法定圖則,他們便無權保護自然景觀;對發展局來說,環境局不制定清晰的自然景觀保育準則,他們便沒有頒布法定圖則的依據。雙方都有堂而皇之的藉口,總之是「你不動、我不動」,最終受益的只會是地產商,受害的卻是欲控無聲的大自然和珍愛鄉郊的市民大眾。

大浪西灣事件曝光後,鄉郊破壞的黑點愈揭愈多。10 個環保團體聯合製作了一輻巨型「生態環境破壞地圖」,展示出過去5 年間發現的個案,最少達49處之多,分佈全港(註一)。

摧殘鄉郊的形式林林總總,從砍樹、堆土、填塘、挖泥,到傾倒廢料和非法築路,不勝枚舉,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終取得政府許可,進行一些原本是法律不允許,兼且坑害環境的發展。說來荒謬,但參照往績,這些破壞王只要假以時日,最終大部分會得償所願,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他們一手破壞的土地上進行「發展」,說不定還有躋身「香港富豪榜」的一天。如此看來,我們豈非跟所有正在教導學生, 「香港是法治之區」的老師們,開了一個大玩笑,逼他們天天睜大眼、講大話?

病態誘因促成土地災難

仔細一看,便知道這些破壞,都是發生在毗鄰郊野公園或被郊野公園環抱,已受或未受法定圖則管制,甚至是位處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上。與其把所有罪名歸咎於土地業權人的貪婪,倒不如看看究竟現行制度出了什麼毛病、拋出什病態誘因,促使這些土地災難一再重演。

「有法不立」——上周漁護署長在立法會上承認,郊野公園設立了35 年,至今仍然有77 幅毗鄰或被郊野公園環抱的生態敏感地段,未有利用郊野公園條例納入規管。規劃署的怠誤亦不遑多讓,城市規劃條例在20 年前修訂,賦權政府在全港頒布法定圖則,但至今在新界仍然有大片地區,包括不少高危地段,未受規劃控制,大浪西灣正是典型疏漏的例子。全港只有略多於1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漁護署和規劃署各有幾百名專業人員,特區政府成立了13 年還未能全面制定圖則,政府官員還能用一句「工作安排須有優次之分」來推搪嗎?

「有權不用」——除了坐落於中環,由聖公會擁有「自主地權」(freehold)的聖約翰座堂外,所有香港土地均受政府地契約束,在已頒布法定圖則的地段,再多一層規劃管制,而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土地,更多一層郊野公園條例的監管,另外再加上諸如廢物管理等環保條例規管。因此,若果你是地主,一旦你使用土地的方式違背地契條款,理論上應該最少一個,最多三四個部門可以找上門來。

可是,環顧這49 處破壞黑點,認真執法的情可說是絕無僅有,最常見的「執法」方式是一如在大浪西灣所見,立告示牌,警告地主不得違規。久而久之,這種「執法告示牌」已經變成「破壞邀請函」,大受黑點地主歡迎。再加上幾個月前,城規會開創先例,批准了一位塱原河上鄉的地主,在破壞後的農地上申請建屋。這些邀請函無異變成「囤地分紅證」,黑點地主們實該邀請諸位署長局長秘書長,高高興興搞一場官商關照的慶功派對。

「有漏不堵」——政府深知,厚待新界原居民的丁屋政策,既違背當初維繫村落族群的政策原意,又逼令社會負擔高昂的土地成本,更成為地產商入侵鄉郊的工具。8 年前,審計署發表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批評丁屋政策混亂、弄虛作假、漏洞百出(註二)。

隨後,時任房屋規劃及地政局長的孫明揚,在特首董建華指令下,承諾在5 年內完成檢討報告,並開始與鄉議局進行秘密磋商。曾蔭權在2005 年接任特首,直至孫明揚在2007 年卸任局長一職時,才公開承認「冇貨交」,此後曾蔭權對此隻字不提。地產商藉收購丁權, 「先破壞、後發展」,橫行鄉郊,愈演愈烈。最近有一份地產商在西貢海下灣的計劃書曝光,準備以每個30 萬元的價格收購丁權,建屋44 間,大賺4 億元,就是最佳例證。

化城鄉對立為城鄉互補

事實俱在,政府多年來實行「有法不立」、「有權不用」和「有漏不堵」的「三不政策」,是鄉郊淪陷的罪魁禍首。過去數周,香港人已經口、手、腳並用,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珍愛和對特權利益的厭惡。若果政府部門再互相扯皮,或者以為只須城規會在本周五為大浪西灣訂立「發展審批地區圖」,便可以低調過關,實在是低估了民情。

當務之急,不僅要扭轉三不政策:即全面製圖、從嚴執法、堵塞漏洞;更必須開拓一套積極的鄉郊政策,扶持合自然保育的復耕活動和民營設施,順應方興未艾的生態農業,多元探索新保育模式。

這是一場香港人為了下一代保育自然文化遺產的持久戰,既得利益的反撲必然會來勢洶洶。大浪西灣事件儼然成為鄉郊保育運動中的「天星、皇后」混合體,民心思變,正是改革良機。政府內不少有心的官員,何不因時制宜,化城鄉對立為城鄉互補,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註一) 「全港生態環境破壞地圖」展從上周末起至8 月18 日止,在中環天星七號碼頭平台舉行

(註二)見政府審計署在2002 年10 月發表對丁屋政策的調查報告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