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早前公民黨公布的「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爭取普選三部曲方案,為了社會各界更深入了解其內容和理念,容我在此作較詳細的解釋和論述。
絕非和中央對着幹
首先不少人認為,公民黨此時拋出「雙請辭」方案是和中央對着幹,要脅中央採用泛民就有關選舉辦法的建議;在此我謹代表公民黨特別聲明,公民黨從來都認同,中央政府根據《基本法》就香港政制改革不但有「話事權」,其取態更是關鍵。亦正因如此,我們不斷透過各方渠道要求與中央開展政改對話,可惜回歸10 多年以來,北京的大門始終未為民主派而開。
公民黨提出普選宣言後,傳媒將焦點投放在5 區補選及泛民總辭的策略上,但整個三部曲策略的關鍵應當是第一階段的談判工作。公民黨希望在這一個階段與中央政府展開溝通,若然北京願意在溝通過程中向港人公開交代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路線圖,實無需要根據公民黨建議展開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的策略。而為了讓第一階段的溝通達至最佳效果,我們更在中央政府2017 和2020 年實行兩個普選所作出的承諾之上,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普選路線圖。
公民黨所提出的普選路線圖(詳見公民黨網站),目的是希望在北京的時間表下,讓香港逐步邁向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普選終點站。
就以特首選舉的提名方法為例,公民黨的建議是針對2017 年特首選舉不可以存有任何篩選機制,確保每位合資格的香港公民,可以同時享有「選舉權」及「被選權」,防止出現只有獲欽點者才可參選的情况。再者,《基本法》的附件一及附件二,亦早已說明特首的產生辦法是可被修改,其修改機制亦與《基本法》一百六十條條文有異。
人大常委會於2007 年釋法,只是針對2012 選舉安排,公民黨所提出有關2017 和2020 普選路線圖與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根本並無牴觸。因此,公民黨第一階段的工作正是提出積極建議,盼與中央政府作充分溝通,妥善解決普選路線圖的爭議,絕無衝擊或與中央對着幹之意。
方案無關「泛民共主」的考慮若然第一階段的工作未能獲得中央政府善意回應,公民黨認為有必要啟動第二階段的策略繼續爭取雙普選。就此,有人認為公民黨提出的三部曲方案,令泛民「鬼打鬼」,更甚者是公民黨自封為泛民的「共主」。有記者甚至問我,對有其他泛民議員指未必肯為我站台有何回應。
我的回應很簡單,哪一位議員請辭,根本就不重要。泛民成員都知道,任何一位議員請辭只是啟動5 區補選的一着,是次運動的最終目的,並非只請求市民「保送」某一位議員重回立法會;整個運動的更深層意義是希望創造機會,讓一直有理有節地爭取一人一票,公平分配政治權力的市民,透過票箱科學地量化大家對中央必須拿出2017 和2020 普選路線圖的堅持和決心,也就是用選票彰顯雙普選訴求,來一次真真正正全民表態運動,公民黨更建議以「力爭路線圖、否決爛方案、票投民主派」作為推動這次運動的核心信息。
運動必須能動員市民,才能成功。這一點我是明白的。正因如此,泛民主派一定要把握每一個機會,向市民解釋,爭取市民全力支持。
眾所周知,在歪曲的制度下,保皇黨坐享「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泛民主派一直都是勢孤力弱。面對眼前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大家能夠為共同議題團結一致,身為當中一分子,我和公民黨實感欣喜。因此,關於「泛民共主」一說,實屬無稽之談。事實上,無論是民主黨、社民連、民協抑或其他泛民議員,都有權提出自己的爭取雙普選方案。公民黨絕非鐵板一塊, 「三部曲」方案亦不一定是最終方案,我們樂意與民主派友好繼續磋商,集思廣益,共同為民主運動制訂最佳的策略。
民主崇尚多元、包容,從來不信「一言堂」。現在是民主力量大團結,向群眾解釋和動員市民的時候,根本不應花時間在相互攻訐之上。
1984 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回歸既成事實,港人當家作主的意識日漸增強,市民遇到社會不公道的事都願意仗義執言。民主運動因而漸漸成形,市民爭取普選的心開始萌芽。
不要讓政制問題繼續消耗香港可惜,由八八直選落空,到2004 年人大釋法,將修改《基本法》中有關政治選舉的權力完全收歸人大常委,並於同年通過議決,否定07 和08 雙普選。直到2007 年,人大常委又再一次否決2012 年雙普選,今年曾蔭權更公然違背選舉承諾,不願意交代普選路線圖。香港人的民主權利一而再,再而三被剝奪,多年來失望和盼望,可以說是永無止境地交替。
人生有多少個10 年?20 年前開始參與民主運動的朋友,不少已經兩鬢斑白,至今居然還未有普選路線圖以及真正一人一票的普選方案。香港人被「耍」了這麼久,大家絕對有理由覺得憤怒。
我與公民黨都相信,香港人的忍耐力已到了極限,而現在正是爭取普選的關鍵時刻。原因很簡單,觀乎特區政府近年的管治,可以說是瀕臨崩潰。由於整個曾班子都缺乏認受性,特首一方面又怕開罪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又不想香港民怨沸騰,結果在大小不同議題上,都只是看民調做人,透過不同的諮詢或者多如繁星的委員會,替自己找緩衝及擋箭牌。公務員士氣低落,離心離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政府不願落實有利香港長遠發展但具爭議的政策,令香港漸失優勢。
事實上,公民黨和香港市民一樣,我們絕非務虛地去追求政治意識形態的改變,而是務實地去爭取一套公平和公道的政治權力分配機制,以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香港能見政通人和出謀獻策。
這樣合情合理的訴求遭到敷衍,還眼見香港日走下坡,要解決這些問題及矛盾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進行普選。香港人的焦急和憂慮,中央政府應該了解。
在香港實行普選一舉三得
回顧中國近代史,香港一直都是內地接連世界的窗口,為融會西方人文精神和價值觀提供了平台。由孫中山先生以至國共兩黨重要人物,多少都和香港有些淵源,時至今日,內地經濟迅速起飛,在金融體制、法制、廉政等各方面,皆可參照香港的模式發展,內地亦因此少走了些冤枉路。
香港是世界一級城市,實在是最合資格的試點,讓中國細看如何透過民主制度處理內部矛盾。
若中央政府願意在香港實行一人一票真普選,不僅能賦予特區管治班子應有的政治認受性,更能對台灣起到示範作用,加快統一大業。對於一直擔憂中國強大起來會威脅世界者,亦會因為中國願意在香港特區實行民主普選而得到最好不過的一顆定心丸。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