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視劇《阿信的故事》主題曲中的一句,是鄭國江填的歌詞。在上星期立法會就有關外傭居港權案的辯論中,有建制派議員指有調查顯示,香港人要的是經濟發展;法治、人權和自由在香港人的願望單中敬陪末座。指責我經常把法治掛在口邊是脫離民情,大有法治吃不飽,非香港人所欲之意。
我站起來回應時表示,當香港人被問及所欲為何時,未立即提及法治、人權和自由,是值得慶幸的事。只有那些天天過着和尚打傘式生活,有冤無路訴的人,才會自覺需要爭取法治、人權和自由。正是「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
小題大做假議題
在外傭案還未開審前,有政府通過「消息人士」放風,指外傭一旦勝訴,將有十二萬五千人湧港;建制派把數字放大,以一家四口算,共計五十萬人會來香港搶飯碗,要求人大馬上釋法。到原訟庭判外傭勝訴,建制派又稱萬一入境處向法庭申請暫緩執行令失敗,入境處將會面對大量申請,再說釋法刻不容緩。
到上星期,法官林文瀚在裁決中指出,政府可根據行政酌情需要,按其時間表處理外傭居港權申請,當中不涉藐視法庭。代表政府的御用大律師立即撤回申請,保安局長亦表示歡迎法庭決定。
這說明了甚麼?不就是確立了入境處長有充分權力,處理外傭居港權的申請,而這權力的行使只要並不違憲違法,法院根本就管不了。所謂的五十萬人剎那間湧港,從來都是一個假議題!為何要小事化大,硬要提請人大釋法,破壞香港的高度自治,司法自主呢?
還記得一九九九年,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作出裁決後,時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指出法庭的裁決將會導致十年內有一百六十七萬港人內地生子女湧港,遂提請人大釋法。事發至今十一年,一百六十七萬之數已證明了是沒有根據的誇張恐嚇。今天由同一批人故技重施,香港人更應擦亮眼睛,不要再中圈套。公民黨是以捍衞法治、人權、自由和民主而立黨。一九九九年法律界發起黑衣靜默遊行,抗議人大釋法破壞香港司法自主;○三年與五十萬市民一起力抗二十三條惡法,最終令政府撤回草案;○七年我參選特首,逼使曾蔭權交出政綱,面對市民;二○一○年,余若薇應邀參加「余曾辯論」,為遲遲未等到真普選的大眾出一口氣。這些年,我們總在大是大非面前,與香港市民團結對抗高牆;一路走來,絲毫未變。公民黨支持經法庭詮釋,根據《基本法》二十四條有資格申請居港權的人作出申請;我們同時亦支持入境處以透明、公平的機制處理個別申請,根據香港的入境政策為我們看好門口。
為了阻止少數外傭向入境處叩門遞交表格而夾硬曲解《基本法》,值得嗎?今天扭曲條文所影響的可能只是外傭,明天受害的卻可能是你或我,甚至所有香港人共享的人權和自由。
內地有趙連海、艾未未、劉曉波一類不為權貴所容者找不到律師代表;或代表他們的律師會像高智晟和一眾維權律師要擔心被軟禁、監視或收監、除牌;致沒有法院可以為他們伸張公義,令權貴不能妄自尊大。難道要待香港出現了這境況,我們才後悔未曾為捍衞法治、人權和自由出力?
我深信身在福中的香港人到了關鍵時候,必會惜福。十一月六日會用自己的一票,確保建制派不能壟斷,保皇黨不可獨大;向顛倒黑白,破壞法治、人權和自由的企圖清楚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