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出現巨額超支,政府急推八招所謂「開源節流」措施,聲稱二○一七年首階段設施啟用前,不會再向立法會尋求額外注資。管理局主席林鄭月娥本應有責任向市民交代超支金額,但卻以工程需時十多年完成為由,說根本不可能現在就提出終極數字。
我在昨天的立法會西九小組會議上向林鄭指出,她這番話正是五年前公民黨反對一次過撥款二百一十六億予項目的理由。不認不認還須認,當年政府的確是做錯了。但我歡迎政府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令西九還有一綫生機。
政府傲慢鑄大錯
西九亂局不是突然爆破,早在○八年,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要求一筆過撥款二百一十六億。我出任主席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畫小組委員會」當時就曾委託專家顧問做財務估算。專家顧問在○八年六月四日提交的最終報告,就曾質疑政府假設建造成本以百分之二增長「並不現實」,同時高估了可用來填補營運開支的收入。
報告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在現時的零資金差額模式下,可能沒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以應付不可預見的危機。這些危機可能包括,但不限於,低投資回報、建造成本快速上升、採購時遇到的問題、營運時發生悲觀情況,或以上幾項一起出現。」
清晰易明,擲地有聲,可是政府依然我行我素,極盡傲慢之能事。昨天,林鄭來到立法會,承認當日的報告不幸言中今天事實。可是她並不承認前屆政府傲慢,只是「假設不同」而已。然而,當面對客觀數據證明政府「計錯數」都死不認錯,仍然堅持去做時,不是傲慢是甚麼?
建高鐵如是,西九又如是,不民選的政府,就是這樣的態度。錯已鑄成,政府亦已換屆,大概立法會亦應該向前看。我只是期望,政府會記住今次的教訓。
話說回來,西九地皮「曬太陽」已久,藝術家及團體亦希望盡快有更多表演場地。政府當務之急,是要說服立法會及公眾,這個從一次撥款「全包宴」,到「逐碟叫」模式的「新概念西九」,如何能建構一個體現出香港人精神價值為本位的人文西九。
可是,林鄭到立法會解畫,還留有很多懸念,令人難以安心。例如,政府打算向城規會放寬西九地積比率一成至一成五,以增加七至十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其實,立法會於○八年,很擔心西九會變成「不搞文化搞地產」的項目,「掛羊頭賣狗肉」為地產霸權賺錢,將西九變成「富豪後花園」。放寬地積比率將作何用?我們未有答案。因此而多出的收入,又是否歸入西九管理局的口袋,投資到藝術發展之中?林鄭稱還未說得上,會盡力爭取。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另外,要使西九成為世界文藝版圖上的亮點地標,而非單純一堆官僚建築物,公民黨一直建議西九管理局,一定要與本地文化藝術界展開持續性藝術對話,了解本土藝術團體的特色,集思廣益,尋求文化區兼具國際視野的文化藝術方向,並透過藝術責任制,將其貫徹落實。
可是,這個願景能否落實,必須看西九管理局能否實行藝術自主。
可是,政府現時卻建議,尋求私人機構出資,興建可牟利的大型表演場地及表演中心。私人注資會否令管理局行事綁手綁腳?實在值得質疑。
期望林鄭聽完我們的憂慮後,回去好好思考,設法為西九亂局「止蝕」,勿讓上屆政府傲慢的後果,由香港社會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