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明年9月起,把「德育及國民教育」定為中、小學獨立必修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為此舉行兩日公聽會,130多個團體代表或個人出席表達意見,異常踴躍,我細心聆聽各種正反意見,最感人是兩位學生的真摯告白,對不少以為「反對者就是不愛國」的人是一記當頭棒喝,暮鼓晨鐘。
7月12日公聽會中,葉劉淑儀議員說,政府過去10年不斷增加資源推行德育和國民教育,但「看看今天的年輕人,我聽到好多在此發言者都以為,國民教育就是要批判自己國家,不揭瘡疤不行」。她說每個國家都有傷痕,但在英、美、澳、加,無人會不斷鼓吹國民批判自己國家,她要求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解釋,為何「越教啲人,(啲人)就越嬲自己國家。」
李成康同學要求葉太不要扣年青人帽子,他澄清「我們不痛恨國家,相反,我們非常愛國家,我們不喜歡的是現政權。……西方好多國家都有國民教育,但他們有沒有教學生喜歡現政權?這些國家有民主制度,他們的政權和國家分得好清楚,他們可以喜歡國家但討厭政權,我們希望做到的,同樣是這樣。」
學聯秘書長陳倩瑩也說﹕「年青人不斷批判國家,是出於愛」,「今日坐在這裡幾小時要發言,就是因為愛國,我不希望有人質疑我們的批判是因為不愛國或懷疑自己的中國人身分,因而更加要推行國民教育。這邏輯不成立。國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走資本主義路線所存在的問題,國民教育會否包括這些?會否提及農村問題?好明顯不會,因為會影響和諧穩定和現時管治狀況。國民教育灌輸和諧意識,虛假的愛國意識。真正的愛國意識存在於各人心中,不是靠教育灌輸,或統治者對你的身分肯定,認為你有無中國人身分和國民教育意識。」
兩位同學情理兼備的陳詞更勝議員,令人佩服,該讚。葉太抽水不成,但上了一堂國民教育課,有賺。
聯想起葉太8年前以保安局局長身分在論壇推銷《基本法》23條,一位中大學生回應她﹕「我們關注23條,主要原因是我們驚,驚以後要過葉局長的生活,經常口不對心,不能自由講出自己所思所想。」有理有節地指出問題核心是23條可以威嚇不准說政權不喜歡的真心話。
有人認為許多80後、90後太「激」,標籤年青人只會上街、瞓街,剛愎自用。但不妨認真聆聽他們說什麼,想什麼,不要輕蔑他們的參與,他們不關心就不會發聲,大把玩意等着他們消磨青春。
應否把「德育及國民教育」定為中、小學獨立必修科,教育局仍在收集公眾意見。我在公聽會勸陳維安三思,無必要獨立成科,可在現有科目例如中史、通識、人文、常識科注入一些內容,加深學生認識國情和認同國民身分。
替補機制碰壁不久,要政府再次大U-TURN,顏面何存?我希望政府排除這心理障礙,因為勉強推行未成熟的政策,只會欲速不達,連支持德育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的教育工作者都憂慮來不及明年9月前培訓足夠的老師,故此更不宜倉卒實施。
教育局,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