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爭做下屆特首的候選人, 給比喻做「豬」與「狼」之爭,意思是一個蠢、一個狠。在英文中,pig 與wolf 的用法一樣好好玩。
口語話人「豬咁蠢」, 可說He is pig-headed,但要注意的是,這個講法除了蠢,更有頑固的意思,指stupidly stubborn,或stubbornly stupid。而批評人貪多,尤其是貪吃,一句過:You greedy pig!
另一句口語,是And pigs might fly,美國人多說And pigs can fly。豬會飛?當然不會,用以表達對某人某事「難以置信」,就像「太陽會從西邊升起」,有香港人掛在口邊的「唔係吓哇」的味道。譬如說,有個人出名懶散,但忽然承諾用心辦事,你就是不信:
He will work hard? And pigs might fly!
他會勤力?太陽從西邊出來!唔係吓哇!
本地俚語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豬」話:
「XX 靠得住?豬乸會上樹!」
西方文化中出名的豬, 有喬治 · 奧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動物農莊》(Animal Farm)故事中的領袖豬—動物起義後,農莊却變成猪的獨裁—也即是說,這個角色並非英雄,查實是作者用來暗諷斯大林獨裁的鋪排。
而說狼,有許多人都熟悉的「狼來了」,cry wolf,源自伊索寓言:明明沒有狼,亂喊一通,到真的狼來了,就真的都給看成是假的了。主旨是叫人不要隨便發假警報, Don’t raise false alarms. 例句:
Don’t cry wolf unless you have got a real problem. 除非真有問題,不要亂喊「救命」。而「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skin (羊皮),或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羊的衣服),這句話一樣來自西方,一說亦是源自伊索寓言中,一隻狼扮羊,混入羊堆去吃羊,但給牧羊人識穿的故事。我們的俗語有「扮猪食老虎」,意思跟「扮羊去食羊」有共通之處。
另一講法,是這「狼扮羊」的話,摘自聖經中教誨人要辨別假先知的一段話,耶穌描述這些人”… come to you in sheep’s clothing, but inwardly they are ravening wolves”(披上羊的外貌出現,內裏卻是一頭餓狼)。Ravening,形容飢餓覓食的狀態。
I suspect he is a wolf in sheep’s skin.我懷疑他是個扮作好人的大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