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小圈子選舉峰迴路轉,醜聞之多,遠超歷屆總和,事情鬧得最熾熱的時候,唐梁二人異口同聲表示希望選舉重回正軌,所謂正軌,正正是比能力、拼政綱。如今選舉塵埃落定,有「變色龍」之稱的梁振英上場,為防「國粹」——「變臉術」毒害香港政壇,讓我先小人、後君子,在這裏重提梁先生提出過的政綱,作為日後施政的原則。
新政綱面目全非
選舉之初,梁先生發動「全民寫政綱」,走訪各區主持政綱諮詢會,先提出「港人港地」,即只容許香港居民購買特定住宅單位的建議,取悅心急上車的「無殼蝸牛」和中產階級;又提出取消公司票,討好追求民主發展的巿民,最終成功提升民望。不料,梁先生得到民心後「打完齋唔要和尚」,新提出的政綱面目全非,令人啞然。房屋政策方面,「港人港地」的建議忽然加上「條件」,「在樓市過熱時」才可以啟動,又加上「當私人樓宇供應充足時,政府可考慮推行低息或免息貸款計畫,協助合資格中產家庭買居所」,猶如以公帑托巿,兩者只是討好地產商。
另一邊廂,政制發展的內容鬼祟地塞在最後一頁,而且只得短短百多字,有關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中的「公司票」,以及「二○一七年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不會較現時倒退」的承諾,消失得無影無蹤。
時刻監察禁開空頭支票
所謂全民寫政綱,原來只是純粹讓巿民「練字」,並不是真正吸納民意,梁振英未上任先「縮沙」,終極政綱「甩皮甩骨」,不但印證了他的變臉特技,亦加強我作為立法會議員,監察政策落實的決心。 梁振英終極政綱的最大「賣點」,是適當增建公屋,對三十五歲以上非長者單身申請者人,訂下平均三年上樓承諾、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以及逐步增加全日制幼兒教育的學額。民生方面,梁振英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棘手的標準工時課題,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僱主、僱員、學者及社會人士。
另一值得留意之處,是他倡議成立文化局,負責制訂及推動文化政策,以及重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為資訊及科技局及工商及旅遊局,邀請保險業界代表加入金融發展局。本港過往從未有統一機關研究文化發展,我會保持警覺,希望梁振英能任命有經驗、有聲望的人士擔當要職,聆聽民意,制訂市民真正所需的政策。
政制方面,梁雖然提出於二○一六年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及廣泛討論二○一六年立法會功能組別的選舉,考慮增加選民數量,卻留下了大片空白。更令人擔心的是,他上任不足一周,已突然提出「如果提名門檻太低,候選人的得票率也會低」的奇異說法,加上他到中聯辦謝票的舉動,他是否會在二○一七年落實真正的普選,不得而知。
我作為立法會議員,絕對不會讓他敷衍了事,未來會密切監察新特首的一言一行,監察政府,不會容許空頭支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