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忽然大手筆地,以一百一十億紓解通脹民困。這一筆,來得遲了點也少了點。如果早在「七.一」之前上演,該可助減上街遊行人數,及助遏倒曾之潮愈演愈烈。
半個月前後的分別,是見曾蔭權民望插水。他站出來宣布派錢,卻自稱視民望如浮雲。更妙絕的,是有立法會議員忽然疑似扯貓尾地提問:閣下親疏有別?有忽然的提問,該就有忽然的答案。卻令人笑得打跌,只見曾蔭權黑着臉瞄着面前的「貓紙」,照稿讀出他的親疏有別論新解。
曾讀出這樣一段話:「所謂親,就是親近市民,以市民利益為優先。所謂疏,就是疏遠市民,以從政者的利益為先。這是真正我心中的親疏有別。」
侮辱中文教壞學生
救命。以本市堂堂最高領導人身份,如此耍嘴皮子自辯,侮辱中國語文之餘,更教壞學生。「世說新語」?說世風日下更貼切。那個訊息是,做人呢,尤其搞政治呢,只要把說話包裝兜轉、解構重建,轉軚無所謂,變臉也不妨,什麼操守、誠信、原則,都可通通忘記。
而說這次的「扶貧」舉措少了點,或有人覺得奇怪。一百一十億,縱使比不上西九文化空殼項目的二百一十六億,總比政府提出四川重建捐款的一百億多。但細看這次的紓緩通脹措施內容,一百一十億當中,超過一半是空殼使費。
四十四億,是政府加碼電費補貼;另二十二億,是免收兩年的外傭稅。合共六十六億。
外傭稅,又叫僱員再培訓稅,給僱員再培訓局花。○三年徵收至今,已滾存高達四十五億。再培訓局原本每年用四億,已滾存的數目,原可用足十年長。忽然,再培訓局決定要年花十四億。由四億至十四億,當中的差額,就是年收外傭稅的進賬。
有錢花就得花。怎麼花呢?把再培訓計劃擴至十五歲的少年人。十五歲,都未曾受什麼培訓,如何「再」培訓?
同時與勞工處、職業訓練局等等本已在提供的青少年培訓課程重疊,疊床架屋。就是把自外傭僱主徵得的每月四百元拿來花,「有錢就要使」。
如此浪費公帑,還請政府「回水」,向外傭僱主退回已收的稅之餘,立刻停徵這莫名其妙的稅。
巧合地,滾存的四十五億外傭稅,跟政府在明年三月開始進一步提供的電費補貼銀碼四十四億,幾乎一樣,可以互相抵銷。
補貼電費違環保理念
還不久前,有個全港熄燈大行動,大家不但省電,亦省電費。補貼電費的意義在哪?在政府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後,已有社福界的人士指出,許多基層市民的電費,本就由包租承包,他們沒有直接得益。而環保團體更就指摘,以公帑資助電費,形同鼓勵市民放心耗電,二十四小時開着冷氣也不會很貴……。
有幾許綠色組織已發出批評,香港夜裏有嚴重的燈光污染。由名店通宵的大光燈、至數不勝數的刺眼招牌,到維港沿岸商廈額外的奧運燈飾,花團錦簇的「心連心」串串燈泡─如果亮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如果亮的程度可以減低一點,你說,可以扣回多少電費,節省多少能源?是小家庭與大財團的分別。
親疏有別地,這個政府的施政,與普世的環保理念背道而馳。政府為什麼不向大商家徵收能源稅?
或說,這電費補貼加碼事宜,已經宣布,覆水難收,着其取消,不啻顛覆其「強政勵治」,政府只會當做耳邊風。但要求政府退回已收的外傭稅,不但停徵兩年而是永久取消,卻是有根有據,大條道理的。
這每月四百元的徵費,沿自九二年,其時建赤鱲角機場的僱主,若聘用低技術外勞,都要付這個錢,分擔香港本土僱員的再培訓責任。這個做法,理所當然。
但該就不適用於家庭外傭的僱主。因為常人常理,其他的老闆,做的是一般商業合約,一盤生意。但一個家決定請外傭,尤其對在職婦女來說,她們一樣貢獻香港經濟,她們需要的,往往是住宿的幫傭助他們照顧小孩及老人。這番需要,以家庭為單元,既非商業,更無盈利。要這些家庭額外繳稅,形同罰款,在在不見情理。
這再培訓稅,在○三年忽然成了外傭稅,忽然就適用於外傭僱主。當時政府的做法卻是,叫僱主交四百元,外傭同時減薪四百元,一加一減,即是無事,僱主不吃痛。人性自私,其時社會上的反響也不見強烈,但總亦有許多人,包括陳日君主教,斥此舉無疑於外傭「兜裏搶飯吃」,政府行為可恥。外傭代表也曾興訟。無功而回。
要(再)培訓本地勞工,等於談論母愛,倫常感人。但職業訓練局已在年花六億多,為中三、五及七的離校學生提供課程,勞工處每年也用一億多辦青少年計劃。這再培訓局要用外傭稅收,去「再」培訓同一群年輕人?這筆賬還未算完,又有再培訓局中人,叫政府再另加個什麼在職培訓,「幾十億走唔甩」!
嘆政府誠信的貧乏,嘆親疏操守的蒼白。
本欄暫停。得本報總編輯陳景祥邀,於九月中重回。感謝讀者這許年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