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十人,在旺角茶樓午膳。一個社工問:政府這個校園檢毒計劃,究竟得唔得?坐在他對面的兩個初中生異口同聲:「我話一定唔得!」因為效果太似二人合唱,兩個少女互相拍打臂膀咭咭笑起來。鬧市茶市,充斥着人世尋常而溫暖的喧擾,說話沒有壓力。
另一個男生說:「什麼自願驗!我沒吸毒,驗來幹嘛;我有吸毒,又怎會自願?你們說會叫警察。」 原來彷彿好端端的計劃,在學生眼中,果然就是校園二十三條,是官方以為出發點良好,只問目的,不計後果的一場行政災難。起初,大家都關心年輕人吸毒人數上升,要好好打擊這個現象,政府說要在學校推行驗尿方案,一開始也不見得有許多人反對。
門面漂亮嗚咽收場
情況就像二○○三年政府推出二十三條,推銷員不是負責律政的梁愛詩,也不是負責憲制的林瑞麟,而是一手抓保安的葉劉淑儀,因為說的是國家安全。任何社會都要有國家安全法,大條道理,毋容質疑。於是,事發初,有足足兩個月輿論蜜月期,大家沒問題吧?Open-and-shut,直至大律師公會開始批評……。
這一次,過程也頗見類同,只是不很清楚是哪個官員負責,有見黃仁龍,也有見教育那邊的陳維安,就是不見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對不起沒有誰注意到禁毒專員是哪一位,亦好像關社會福利署的事。間歇地,見曾蔭權出來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很明顯,這學校驗毒事宜,原本要帶出父母官、父母心,門面漂亮,特首的民望,可以「嘭」的一聲攞彩,卻是,始料不及地,如今以嗚咽收場。
到底怎樣實行呢,官員緊守崗位,有責任攬着一套官腔說詞。個人最喜歡的是,夠膽把話說過一點界,說自己也樂意接受驗尿的陳維安。但那句話終也太少太遲。不同的校長、老師、社工齊聲聲討,網上已聚集了憤怒的少年,隱隱提出罷課之議。還有教區神父、私隱專員的質疑,而最後定調的是教協。
就像當年的二十三條爭議,由大律師公會一錘定音;這一樁校園二十三條,就由教協提出多項質詢及反建議,來足證此事有壓力,未解決。教協會長張文光炮轟這驗毒計劃是「法西斯式獨裁做法」。
教協是香港最大的教師工會,代表了絕大部分老師。老師也不同意的事,到底怎樣在學校實行?
界線拿捏最大學問
我曾是學生家長,也有老師身份兼是教協會員,起初得悉有這個為驗毒而驗尿計劃,只想到本市的國際學校一直有做這個,似乎不聽聞有問題。況且,父母該有權知道是否在養吸毒的子女,老師該也有權知道是否在教吸毒的學生。早點警覺,早點幫忙。
少年人上課老是一副懨懨,也許純粹是沒睡好,也許是吃了他們叫 downer 的藥,即是毒品;相反,老是見精力異常旺盛,不一定是過度活躍,可能是吸了upper一類的興奮劑。但只可以想像,青春期已夠煩惱,還日日給大人「當賊扮」,非常討厭。卻是,毒品害人,影響一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師表,大都一樣着緊。
孩子當然有人權,童有童權。聯合國的兒童界線,是十八歲或以下。國際《兒童權利宣言》說:「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這句話,套用在三個月大的嬰兒和十七歲的少年身上,自然有條件上的分別。
手頭一本來自香港政府印務局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裏頭第十六條說:「兒童的隱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榮譽和名譽不受非法攻擊。」是非法抑是合法,或尚有法可尋,關鍵的字是「任意」。
老師在班上搜書包,媽媽偷看你的日記,爸爸窺查你的電腦,在技術上都說不通,年輕人會發脾氣,但不見得就會告諸法庭,要把成人繩之於法。因為都明白,這一切主要出於一個愛字,還有一個信字,信他們是為你好。
從來自稱擁抱自由主義,但同時相信一個人若未能經濟獨立,就談不上真正獨立。孩子未成年,一個家長不管態度如何開放,總要就之負責,並非把孩子當做附屬品,而是一頭一腦一肩膊的責任感。當然,愛之深,責之切,隨時過猶不及,把年輕人迫至死角。界線在哪,如何拿捏得準,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學問。
慢慢來先完善計劃
有一個出色的老師反對驗毒計劃,寫文批判,但他的一句「難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自權,可以任由其他人舞弄」?本家長本老師讀後只覺刺激,生出巨大的不安。身體的自主權,可以包括隨處穿孔,在各個部位紋身。穿孔紋身不犯法,亦是個人選擇,但還望待至十八歲以後才穿才紋,減低日後後悔的風險。要把頭髮染成紫色,要買o靚模(是 lengmo,不是langmo)產品,錢從何來?去搞援交,算不算是自主身體權利?
成人嘆十聲,要管頭管腳,都是「為你好」,但又要懂得什麼時候停手。理解中,國際學校的驗毒過程非常小圈子,亦即非常私人,純粹學校與父母的聯繫;知了有事,一般家長都有經濟能力善後,把孩子送去見治療師之類。眼下這個吵反了天的計劃,卻由政府帶頭兼介入,許就先天注定失敗,因為就像二十三條,這個政府的最大原罪是並非民選,人民就是不信你。
事到如今,許多原本心裏支持驗毒的父母也愈聽愈驚—不夠社工,由警察接手?也聽聞有校董另走極端,說中學生矣,「不需要計較他們的私隱」,聽上去就是不對。孩子抗拒驗尿(驗頭髮的成本貴許多),夾硬逼他,勉強無幸福。為今之計,政府即使沒有 Plan B,都要聽教協之言,先好好完善計劃,慢慢來,不可能夾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