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夜裏,坐在露天空間,我們吃盆菜。那並非一般的街坊開年飯,一石之遙,有一塊小小的空地,有發展商像要緊貼周邊現成的家,再起一棟高樓,你的露台跟新單位的廚房廁所,隨時觸手可及。以後就要日日拉上窗簾,學習生活在電影布景中,陽光空氣都成奢侈,一個家,就這樣「被規劃」了。
口罩式規劃荒謬
說的是發展商新世界旗下招牌,要在美孚新村臨海兜口兜面再起一幢樓的大計,這種口罩式的規劃,當初竟然過得了規劃署等等,竟然容許地產商如此賺到盡,就是非常thirdworld,比大陸更大陸。有說,這是私家地呀,政府不應干預。真的,凡事只要合法,就不必計是否合情合理?這「合法」的過程中,可有官商勾結、縱容地產霸權?美孚一名退休老師葉少舟一直帶領街坊抗議,鍥而不捨。他們會就這番被規劃去司法覆核,包括質疑涉事地盤怎地還有發展空間,怎地還有剩餘的地積比率。
最後一著,是工程一旦開工,他會率領街坊瞓地盤,阻止泥頭車等進入。這個,一聽已覺慘情,說的是個老牌屋苑,在號稱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
一樣是保家園,喜聞菜園村重建新村的路權費爭議,終似得到解決。悲的,是這個大都市的鄉郊土地果然就見鄉紳霸道,若不是朱凱迪等一眾同道為老村民堅持到底,訴諸輿論,appeal to 鄉紳良心, 「放條生路」,給迫遷的村民只會落得個欲哭無淚。
近月讀到的重建故事,一樣觸目驚心的,是上環永順大廈「隔壁建酒店,高樓變密室」。報道說,那個地盤屬舊契重建,可以用盡地盤範圍,幾完全密封大廈現有側面的窗戶。他們說,喂,這個都係私家地,都係合法重建喎;兼且起碼沒有像美孚那個個案般,在你的家面前口罩般罩你。聽起來,受害業主幾乎就該感恩。
除了泛社會議題,香港人一般對狀似個別的不公道故事,反應常常仍見冷漠:我不是美孚街坊;菜園村?
都算聽過,但喺邊都唔知;而永順大廈……唏,香港拆樓起樓係咁㗎啦。
問題是,「他朝君體也相同」。美孚的口罩樓項目若成先例,任何大型屋苑的
業主,周邊若仍有什麼空地可以起樓的,都要開始擔心。菜園村一役頭頭尾尾抗爭的汗與淚,若不去關心,會自此空談私產權益,以至郊野保育。而永順大廈毗鄰這一幕「起到盡、賺到盡」,更容易在任何街號舊樓左右前後發生。
終於也真發生了泛香港被規劃的新聞,感謝網民, 「被規劃」成了潮語。說的,自然就是那個神神秘秘推出、鬼鬼祟祟諮詢,整件事充斥官方詐詐諦諦的什麼環珠、什麼宜居大計。
環珠大計鬼祟
細讀之後,暫且不理會「綠道」、「低碳」、「共融」等等美麗詞彙,也先行撇開「由上而下」一類的指控,真真驚恐的是,香港的高度自治被河蟹掉。
《基本法》說明,一國兩制下,除了國防與外交,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常人常理,肯定包括自行搞城市規劃的範疇,這一筆馬蹄形的珠江三角洲發展鴻圖,卻擺明officially hushed——殊,咪嘈,別出聲——完全一副空穴來風般降臨大地。整個立法會竟然毫不知情,搞的公眾諮詢,基本上只是網上「得閒飲茶」式的邀請,好彩有真心關心規劃的網民前去踩場及踢爆。這次,亦同時證明本地傳統傳媒的集體失職。
春節外遊, 一星期前回, 抵家甫開電腦facebook,咦,怎見鋪天蓋地的抗議「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假期樂得七葷八素,一時就是消化不來,什麼還(環)珠(格格?)、什麼宜居不易居?要再過兩天,網上群情洶湧迫得高官回應:一時期期艾艾聲稱計劃「講大」,一時振振有詞謂建議不過「概念性」。
好彩新世紀有facebook,最初許多傳媒理論家對facebook 的批評,都錯了。
許多原本都說,這些社交網站的交往膚淺無聊,長期不過是「看了哪套戲、考試幾多分、what’s up」的浮面哼唧,簡直破壞人際深層關係的意義。但,新聞推動歷史,歷史賦予科技新生命。由奧巴馬選總統造就美國歷史上第一場Youtube election,到剛剛在埃及發生,由網上帶動的facebook revolution,自此肯定要正視電腦世界作為社會第五權的威力。
霸權規劃要拒絕
回說那個珠三角重建大計,淨聽題目用字那款長而累贅,已甚有中共文字feel ,對字眼遊戲,構圖假象,好多香港人的信任度已跌至零。記憶中,皇后大道東重建的Queen’s Cube 地盤,亦曾出現綠樹成蔭的大塊廣告板,如今豪宅落成,樹葉也不見一塊。
香港人爭民主,不聽話,攬「兩制」自重,缺乏「一國」情懷,於是有形無形,實行「愛國」教育,一味洗腦;同時希望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香港大陸化,融入珠三角——網民「可樂」問得好:「咩叫魅力風情區?係咪紅燈區?」都是我們的家,拒絕霸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