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道 – 喊打小業主 不究地產商?

分享給朋友

12/09/2010

雙聲道 – 喊打小業主 不究地產商? 毛孟靜

胡錦濤破格地高調接見李嘉誠,這經典一幕,肯定是頭條故事。那個早上,剛上完香港電台的Backchat節目與人談新聞自由,包括曾說港人於七.一上街乃「大逆不道」的人大代表王敏剛。還剛一腦子新聞理念,打開《明報》一看,嘩,不得了,A2版頭條新聞的主角,竟然係我;A3版方是國家主席接見香港首富的報道。這個鋪排,匪夷所思。

有關本人的故事,很大單吧?不,是個扭曲的、作convoluted狀的物業故事。隨後兩三日,出現一個奇怪的新聞界現象,自覺獨家的報道,繼續獨家,全城的其他媒體,幾集體不報,集體對有關故事不予理睬。因為那是個non-story,缺乏新聞價值吧。

本當事人仍覺得受滋擾?自然。但一眾「愛國」人士亦不必掩嘴笑!講新聞自由呀!抵你死。不不,這確就是新聞自由,每個newsroom實踐獨立的編輯自主,日復一日,過程或有閃失,都是free press大前提下的小瑕疵,對曾引起的不方便,可處之泰然。為新聞自由,總是值得。

卻是,近日新聞帶出的社會訊息,更令人不安。眾所周知,李氏王朝以地產起家,如今更鞏固地產富豪的「領導」地位。其他的發展商,一樣大晒。有事喊打小業主,不追窮地產商,回看大角咀港灣豪庭的公共空間扮私人花園個案。

慘情故事反不受關注

而近日更縈繞心頭,因為迫在眉睫的,是老牌屋苑美孚新好端端地,忽然要在臨海的行人路馬路起一幢比現有樓高更高的住宅,且兜口兜面罩老街坊已住了幾十年的樓房。因為是私家地,這種以為在落後城市才會發生、非常「第三世界」的建築設計,就可以上馬,為所欲為?受影響的小業主,已誓言要以身體擋坦克的心情,扶老攜幼馬路來擋不日前來開工的地盤工程車。

明明是個慘情故事,但不見得引起很大關注,也許因為都說本市「仇富」情緒高漲,美孚到底是個中產屋苑,不夠草根,不夠「窮」,所以不夠「慘」?

於是也不必講公道?亦請功能組別的工程界議員何鍾泰垂注明察。

而有關本人的物業故事,那個標題,用新聞述語形容,確是sexy:車房僭建豪宅。

車房?本宅在1985年同時購入樓下一個小單位,但從未買過「車房」,有給大律師朋友查看過的地契、買賣圖則,以及多年來以「X室」給徵收繳交差餉等文件為證。

僭建?那日一朝早已聽無新聞編輯來告:屋宇署否認《明報》報道,說並非僭建。我等買入之前曾有改動?屋宇署說,那都屬「豁免審批工程,不擬採取進一步行動」。

豪宅!那個豪字,非常刺激。我們樓下的小單位,業權份數是零,25年下來,從無買賣。真是,賣什麼?

故事主角,原應是毗鄰的一個類同小單位,公契寫得清楚,業權的百分比,亦近乎零。有新業主(竟然)用市價亦即天價買入,確係出奇。沒有僭建問題,但有值多少的業權問題。

把上述情況向來訪記者一說,主要招牌包括有線、無、《東方日報》等,都決定不報這條顯然都認為不是新聞的新聞。電台烽節目有沒有興趣跟進?一樣沒有,我一個電話都沒收過。但獨家故事繼續獨家,《明報》登出一張1953年的屋宇署本大廈圖則,說地面空間原是車房,雖然亦包括看更房、洗衣房。我等業主上周五到土地註冊處一查,不,他們沒有這張圖則,最老的,就是我們手頭拿年份1985年的一張。那1953至1985年當中的32年,圖則有何改動,當時法例如何?唔知,總之現手業主就要負責。這,公道嗎?

向「豪」宅開刀,快意恩仇。但同樣道理,想像個老街坊用畢生積蓄買個舊樓地舖做小生意,一直奉公守法,好端端的20年後一朝醒來,忽然成了犯人似,說那個鋪位40年前話明係車房,你,你要負責。這公道嗎?

《明報》上周四的社論,「部門縱容車房變住宅商舖,申訴專員應查究行政失當」,說政府部門漠視建築物改變用途,這圖則不符云云,更謂「香港社會崇尚法治,若有老師把此事列為通識教材,老師該如何向學生解釋合法與否的分際?政府和官員們,有以教老師和學生!」我深有同感。

香港確有許多奇怪現象,不能用法律或邏輯來解釋。為什麼有這許的建築物,居然有這許是奇怪的僭建、改建物?百分百是小業主之過?他們之前毫不知情,要跪求開恩?而上手(再上手)的始作俑者、發展商大業主發達過後就完全不必負責?有建築師簽名、律師樓花押的文件,是怎麼過政府部門的?真的全部是小業主的責任?不妨聽聽以下個案:一個朋友住的北角大廈,申請房協的「樓宇更新計劃」,每戶可獲政府維修津貼,卻南柯一夢似地給一言驚醒,地下七戶住宅單位,申請沒得批准,理由是根據大廈舊時圖則,這些單位原應是「康樂室」等公眾設施。為何公眾的「康樂室」,居然成為轉售了四十幾年私人單位呢?追查下來,不是個別的小業主,而是物業的發展商把這些改建單位,當作一般住宅單位列入公契來賣,甚至跟其他單位擁有一樣的業權份數。用《明報》社評的問題來問問大家:「改建究竟誰之過?」是上述真金白銀買入單位的小業主、誤買違法單位的買家、一眾bona fide buyers?還是非法改建賺錢、把改建單位列入公契的地產商?

隻字不提發展商責任

現手業主把現手物業僭建改建,自然是知法犯法,但上手及不知再上幾多手的事……。那篇社論說:「屋宇署仍然不應視違法情事於不顧,起碼應該發警告信,要求業主清拆僭建物,還原車房用途,或是把違法情事載入土地註冊處紀錄,以警惕後來買家,甚而對違法單位釘契,業主若不恢復原狀,日後出售單位會有阻滯」。凡二千字,隻字不提發展商責任。根據上述建議,北角住宅幾十年的一個家,若要還原做康樂室,真是欲哭無淚。

政府多年來縱容地產商,港灣豪庭的四樓平台係公共空間,根本不合邏輯。卻是,發展商沒錯,政府當然也沒錯,總是小業主的錯,小業主可向政府逐級申請豁免,兼向政府「賠償」!而發水樓……請參看鄭經翰月前於本報的鏗鏘有聲分析。在香港,賣菜呃一蚊是刑事,賣樓呃幾百萬沒事。這,通識老師真很難教。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