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辰7月1日在本報撰文,題為《遞補才合比例代表制》,文末來這麼一句︰ 「如果大家認為田北俊代長毛荒謬可笑,那麼陳方安生代馬力豈不是同樣荒謬可笑?」看來最荒謬可笑的是,田北辰連一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都沒有弄清楚︰就是後者是經過數以十萬計的人投票確認,而前者卻連票都沒有機會投。
投票是神聖的選擇,Where there is choice, there is freedom,選舉是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基石,田北辰卻說,可以替補。
網上流傳一個黑色笑話比喻︰謝霆鋒與張柏芝鬧離婚,是否可以找另一個男人或女人即時替補作為其丈夫或妻子?常人常理清楚得很,謝、張二人有重新選擇的權利,法律絕不能為了「杜絕玩嘢」(田北辰語),而剝奪他們重新選擇的權利。
輸打贏要建制派最愛
田北辰所屬的新民黨,其主席葉劉淑儀也參加了上述那一次的港島區補選;那一次,陳方安生得票十七萬五千多,葉劉淑儀得票十三萬七千多,不像其他幾名只得三百多票或三千幾票的候選人。替補制度最不能接受的一點,就是多數人的意願被忽視,卻只得出少數人的選擇,例如只得幾百票的立法會議員。這種人根本不能代表民意,以此為制度只會令選舉變得兒戲,這才是真正的玩政治。
由田北辰以至政府官員一再強調,五區補選是「玩嘢」,要反問他們的是,既然是玩嘢,他們為何害怕到要棄選?如果民意一如他們所宣稱,市民反對五區補選,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參選,一舉擊敗泛民。用田北辰在文中所舉的例子,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三對三的比率,那麼只要有半成至一成的市民覺得辭職的議員是「玩嘢」,就會很清楚選民會把票投向另一方,即會揀田北俊而不是長毛,田北俊可以取長毛而代之,成為新界東的議員,這樣做不但贏得乾淨利落,更可以一擊打敗泛民的「玩嘢企圖」。
但為什麼去年5月12日的五區補選,田北俊以至其弟田北辰本人卻都不敢參選?難道建制派連令5%至10%市民改投自己的把握都沒有嗎?
就假設當初他們的算盤打錯了,由林瑞麟局長到建制派議員,日以繼夜說五區補選是大失敗、投票率低,就證明市民反對,若事情一如他們所說,那麼未來任何「玩嘢補選」,必然會以建制派大勝,泛民五席全敗作結,要怕的應該是泛民呀!
偏偏是建制派挖空心思改制,就說明他們的話全屬謊言。
建制派要粗暴剝奪市民重新選擇的權利,只反映了他們對選舉極度膽怯,連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要打敗泛民對手的丁點信心都沒有,因此異常驚怕英國至今都全國推行、回歸前香港所奉行的單議席單票制。由改制之今,香港市民從未被諮詢過,又或者同意過比例代表制,偏偏政府一意孤行,轉個頭說要參考外國成熟的民主政制,卻對今年在英國舉行的公投視若無睹。
今年5月5日,英國舉行全國公投要廢除單議席單票制,改為某種比例代表制,結果因全國六成七人投票反對,失敗告終。特區政府口口聲聲重視民意,卻不敢學前殖民主來一個全港公投,決定選舉制度或補選制度,原因就是他們明知必敗。
建制派念念不忘小眾當選的「比例代表制」,說是更公平更能反映民意云云,可是功能組別如勞工界合共有三席,本身都只由五百幾張選票的小圈子選舉選出,偏偏回歸十四年都不改為「比例代表制」,而要行「全票制」,一票選出三個議席,因此十四年來所有議席均為建制派的工聯會獨佔,而職工盟等泛民的工會,卻永遠無法選得上。輸打贏要就是建制派的最愛。
新不如舊食言再食言
這就是建制派的所作所為,不是靠政績去爭取市民支持,而是透過不公平的議會組成,再不斷修改選舉規則,令自己得利勝選。功能組別小圈子一票多席,就千秋萬載不去改為自己口中「更公平」的比例代表制;地方直選保皇黨單議席單票制慘敗,就推行比例代表制了。
政府和保皇黨不斷修改選舉細節,不斷聲稱自己代表多數民意,卻又從來不敢讓市民投票去表態;更甚者,是連把這個制度在討論政改時一併討論都不敢,而是拖到過了政改之後,再臨時改遊戲規則。
就活脫是國民洗腦教育一課。試舉例闡釋「孔融讓梨」(予小學程度)、「退位讓賢」(予中學程度), “The art of partisan politics” ( 予大學程度)之真諦?無限可能,愛國愛黨陣營由首富李嘉誠參選,選後即辭職由其下屬繼任;動作影帝成龍參選,再由其子房祖明頂上等等,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假選舉行徑,原本純屬搞笑,絕不可行,但在新制度下,建制派當可用盡一切方法去騙選票、呃選民。
十四年不斷食言的紀錄,十四年來不斷改變規則的做法,證明了一件事,就是由特區政府以至中共,均無意令香港人有真正公平的民主選舉,反映民意的直選議員,在議會永遠居於劣勢,即使連提出議案的能力,都被未經任何諮詢就施行的「分組投票制」完全封殺了。
於是泛民議員在議會只剩下詢問權,除了監察政府,幾乎無權在手,亦無事可做。市民對政府與政制不滿到達頂點,十四年來不但沒有改善,只見愈變愈差。民調顯示,多數港人懷念前朝,說明了回歸前的制度反而好過今日的制度。
連補選權利都被封殺,神聖的選票變成兒戲遞補。事到如今,泛民主派已去到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是繼續在一個殘廢的議會內,繼續擔當一個無實權的質詢者,還是要學外國的例子,選擇總辭退出議會,由建制派全面承擔施政無能的一切責任,讓市民看清楚特區政府,以及其所有「僭建」傀儡,如何搞到天怒人怨;讓全世界人看清楚,北京如何踐踏中英聯合聲明,以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等所謂五十年不變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