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小學去的一個主題,是刺激兒童的聯想力,除了有助寫作,更希望孩子們繼而深思,學習批判。誰知道,不日甚至帶出發明。
問題之一,是媽媽令你聯想什麼物件?這許多年下來,得到的答案儘管五花八門,卻仍是有紋有路的:由舊時的雞毛掃、籐條、飯盒、暖水袋,到今日的吸塵紙、吸塵機、「好食麵麵」……有沒有特別一點的東西?
一個小孩舉手搶答:「面膜!」 呀,市面上多的是保濕面膜、美白面膜。看十年前後的社會變遷,亦見年輕一代媽媽的注重容顏。這些孩子的媽,許多都是全職主婦,待回會來接放學的。她們日出日落,就是跟着一個家團團轉。
婦女貧窮
政府數字說,香港的家庭主婦大概有六十七萬人,她們是沒有薪水的勞動人口。是否完全無酬呢?也不一定,丈夫一個感激的眼神、孩子一個嬌嗲的香吻,都是錢銀計算不了的報酬。肯定有日日洗熨煮而樂在其中的婦女—只要他們有選擇,只要她們選擇「沒選擇也無所謂」。
選擇少,是因為學歷不夠。到酒樓洗碗去,拿那麼一點薪水,來回交通費七除八扣後,不划算,還不如返屋企湊仔。曾聽社會學者黃洪說,今時今日,婦女就業機會確是比以前多,但僱主見你是女的就「壓價」。婦女貧窮,仍是一個議題。不,香港仍然未有最低工資。
當然也請不起外傭。家有老少的,就只好一心一意留守一個窩,上有高堂,下有幼小,夾在中間磨蹭,許多仍然不很知道老人抑鬱、老人癡呆是什麼一回事,只覺得公婆難纏,孩子又不時不聽話,聽老師說「過度活躍」什麼的,社工又句句諄諄兒童心理如此這般。師奶實在不易做。
「師奶」一詞,雖然比××順嫂好一點,總仍帶濃重的貶意。英語世界已在急速放棄 housewife 一詞,改說homemaker(也有domestic science engineer,但此語謔笑的成分居多),我們的正規叫法,仍是主婦。說這個,並非要表達政治正確語言,只想顯示本市華人對師奶、主婦等概念一成不變的不關心、不在乎。
草根階層婦女的困境,社署是有幫忙的,志願團體辦的社區中心,也在盡力而為。只是這邊廂覺得不夠,那邊廂,卻不住有人警告,香港不好成為福利社會。當然,人貴自強,但在自強的過程中,可以有人扶一把更好。跟屋邨媽媽見面,總聽得訴苦的多,她們的煩惱,或未至於死人冧樓,但聽者可以想像一份厚重的無奈。她們往往只需要一隻好耳朵,但身兼不知幾多個案的社工,本已累得垮垮的,聽着,大概就不耐煩了,工作要Prioritise,總有更嚴重的事故先要處理。
備受歧視
草根媽媽若是單親、拿綜援,兼是新移民,更是「罪加三等」。這些人所受的冷漠待遇以至歧視,遠超一般人對情況的認知。過去十年間,因為離婚或分居而成為單親母親的數目,升幅一倍有多,許多不就是新移民婦女。
也許就因為人數多,令人聯想政府就居港權一幕仔細經營的「大軍壓境」恐嚇畫面—「大陸人來攞着數!」許多人心裏,先自藐視,繼而歧視。
諷刺的是,香港本來就是個移民城市。那上一代可有歧視?一樣有,但一般只源於方言上的隔閡,造成不快。半個世紀前,先父母來港,聽不懂他們認為粗糙的廣東話。要買火柴,用滬語說「洋火」,發音yanho,給街坊笑得面黃,自此一段長時間,那一輩的外省新移民都認為,「廣東人不是好東西」。
俱往矣。今日的一款歧視,卻可能俗得多、粗暴得多。這新移民來自上海?嘩,可能是高幹子弟、紅色肥貓,要禮遇有加。那個來自東莞,哈哈首先要努力取笑此人的鄉音。
在一個課堂上,就曾親歷一群孩子嘲笑一個男童的鄉音,嚇得那個孩子不敢再開口。這一幕若給那個孩子的媽媽得知,可是會流淚的。有孩子覺得口音好笑,是因為大人覺得可笑。
中產一點的婦女,大概幸福一點吧。也不一定。若真是窮,沒辦法,留在家就留在家,拿綜援就拿綜援,一心一意地。但多一點學歷的,有能力在外頭全職工作,下班回家卻仍要洗熨煮,兼湊仔,兼教小孩功課,毌忘仍要交稅。事業與家庭之間,半心半意地。當然會有人說,發達國家的職業婦女不也如是,全世界都係咁㗎啦!問題是,我們的生活節奏高速,我們的居住環境侷促……。
請得起外傭的,情況或好一點。可還記得長達數年的外傭稅鬧劇?這個政府不幫職業婦女也罷了,卻去落井下石抽稅,抽來的錢若用來扶貧,那又還罷了,但卻是給了其時大花筒似的職業再培訓局。收得以億計的錢不知怎麼花,就說再培訓包括十五歲的少年。十五歲都未曾接受培訓,如何「再」培訓?
關心則亂
這是特區政府施政失誤的一樁經典,可以成為學術研究,政策給政治及政治人舞來弄去,為收錢而收錢,為花錢而花錢。
這許多年下來,就婦女問題,聽過幾許建議、多少呼籲,諸如「加強政府角色,指定政策局負責統籌紓解貧窮婦女的問題」、「為單親家庭及新來港女性提供更多直接支援」。這些,聽上去都很「宏偉」,卻到底是大而無當。說了,算是交了差,就是這樣了。
當然,並非事事怪政府,怪政策。夫妻關係破裂,頭號因由是錢,排第二的,不就是孩子問題。常跟年輕的媽媽說,孩子事,最是錐心,望子成龍,但關心則亂。實踐過的專家教路是,不管在家在課堂,兒童愈是得到肯定,表現會益發出色。相反,愈是說他壞,說他不濟,他真會壞及不濟給你看,以示不「辜負」你的期望。
孩子事孩子情,不管如何棘手,停一停,笑一笑,想像二十年後,都付笑談中—這句話,傷痛地,卻不適用於天安門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