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高鐵的高官鄭汝樺,意圖扮hip(西報用語),在Facebook開騷,勞動電台以至電視的人力物力,卻又不是真的與網民交流。網上二千多個留言,鄭氏只回應幾句。講到底,只是一場政治騷。
公道點說,政治與傳媒,幾乎幕幕都是「騷」。政治舞台的劇目,透過媒介公演,有以雷霆萬鈞之勢拋出來,同一個故事,亦有以「同場加映」、順便一提的姿態跟公眾一說。譬如說,司徒華患病,涉及香港民主先鋒的故事,肯定是新聞,但甲報登的是頭版頭條,乙報的,只是簡訊一則。
卻都不約而同在內頁大字標題批評鄭汝樺的網上政治騷。從政府的公關角度來看,這是成功的—最緊要有人提,高官與民同樂,關懷社群,邁步走入新時代……這次做得不夠好,對,永遠有可改善的地方,下次做得更好點。
下次?做騷不妨,但那份官僚,那款勞師動眾,砰砰後的空虛……要說服香港人本市施政,諸如高鐵一筆「一切安好勿念」,說香港是個公道社會,事事有根有據、一板一眼,年輕人不要「激」,也不必「激」,就是難。因為他們的老一輩,包括我,都不相信。
鄭汝樺的網上騷有個留言:「開三小時Facebook就足以證明了一個沒得授權的政府的無能、自負。」先是無能,繼而自負,披上官僚盔甲武裝自己,上演大大小小的鬧劇,包括食環署抓著掉了家居鑰匙的女子,說要告她隨地拋棄垃圾;包括漁護署抓已給植入晶片的「流浪狗」,然後告替狗植入晶片的動物權益人士。
依「法」辦事
政府部門秉「法」而非秉公辦事。依法而治,不等如法治精神。
中央大人—從來熱烈擁護以XXX為首的特區政府在港依法施政。所謂依法施政,就是根據官僚主義,以至官僚喜好。透過一截截的新聞,以下暫錄一個個官方公共名牌的異端奇行—有時候自願,有時候被迫:廉署—香港勝在有ICAC。本市的官商勾結,那份銅腥大家都聞得到,聽得多,還望有廉署主持公道。但有幾多「大鱷」還未去打,廉署的人才及精力,要花在什麼選舉經費會計報告差了十元的個案。十大元。十元的數目,根據常人常理常情,構不成貪污賄賂吧?向公務員送禮,上限都有那三數百元。廉署卻要這個依法辦事,就十塊錢的疑似問題孜孜調查。知道的另一類同個案,牽涉的銀碼比較「大」,是足足港幣六十。可否放廉署的「腦」力一馬?同時不再浪費公帑資源,包括紙張?
貿發局—曾幾何時,香港電台播賽馬辦金曲,都給曾蔭權政府說成「與民爭利」。這個民,卻非你我他的小市民,而是大商家。曾幾何時,貿易發展局是本市中小企的恩人,今日卻成了與民爭利的「無王管」怪物,說的民,就是貿發局原應幫的小商人。貿發局要賺錢,自行辦商業展覽,這方面的收入,比重由千禧年開始的四成四,增至最新的六成三,而展覽場地,只有明益外商的例子。本市展覽業的公開申訴說,外商與本港中小企在貿發局展覽的比例,會高至七成,「非但背離了協助香港中小企的法定職責,亦製造所謂本港參展商缺乏場地參展的排隊假象」,「貿發局亦必須定期接受審計署審計」。
用人唯親
市建局—市建局早年收了政府一筆過撥款後,要自負盈虧,於是被迫在商言商。最近土瓜灣塌樓慘痛一幕過後,社會焦點回到舊樓維修,以及重建。話說「收樓」,有市建局消息給引述說,若有關舊樓已給私人發展商收購,市建局就會放棄,因為要向發展商出「更高的價錢」。這個講法,亦即承認市建局向原舊樓業主提出的收購價,確是比市值低?或說,自由市場,遊戲規則如是。但若百分百攬自由市場四字,也就不必有市建局這個字號。謹此同時呼籲,樓災難過後,大角咀一帶受未來高鐵地底工程影響的舊樓業主人心惶惶,私人發展商在那兒收樓的興趣不大,還請市建局仗義出手。
平機會—新任主席是曾蔭權的前特首辦阿頭林煥光。名義上是公開招聘,實質上是私下委任。
不管對林主席有沒有信心,眼的是制度,不是人。整體印象,就是這個政府「持之以恒」的用人唯親。以一個資深官僚去領導一個講民間人權的架構,樣樣「依法而治」,放心的是政府,不是市民。
瓜田李下
旅發局—田北俊接周梁淑怡做主席的任期,將於下月底屆滿。讀到報上的政局論,有標題謂「旅發局主席有人搶食」。有什麼可「食」的呢?是政治利益。由周梁至田氏,這旅發局主席位是自由黨的囊中物。那篇文章說,田氏若得續任,「對自由黨來說政治利益更大」,「對該黨保住批發零售及飲食兩個界別議席多少會有幫助」。
也許,廉署多少也要看一看這幕瓜田李下,卻是,恐怕反而是無法可依,連依法而治都做不了,遑論要實踐法治精神中的公道情理。循環不變,循序年月日,香港人就坐看重複的政治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