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李卓人,問他就「大家樂」一事的跟進事宜,他說,這罷食行動免不了。事實是,網上一個已吵得天翻地覆的群組,就叫「一齊響應罷食大家樂!打倒香港無良僱主!」內容包括把這連鎖食肆的招牌改成「太刻薄」,英文寶號變成Cafe de Cruel。
又一次,網上的集體表達比傳統媒介的報道先行。舊時向報館投稿、寫讀者來信,人家未必登你;打電話上電台烽煙節目,人家也未必接你。當中牽涉的時空及精力限制,想想都令人累。今日,要發表個人意見,方便簡單,上網去吧。
明加實減合法但不合情理
用文明科技去抵制不文明的手段。歷史告訴我們,馬克思目睹工業革命之剝削工人一章,受不了,宣揚共產主義,間接改變了我國近代史。卻是,衍生出來的「大鑊飯」,原來太過羅曼蒂克,淪為搞笑。不,現代文明相信多勞多得。卻是,都2010 年了,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仍然有老闆跟僱員玩赤裸裸的剝削:,這裏加你一點,那裏減你(多)一點,加薪變減薪。沒犯法吧?那就好。這叫合約精神。
這份工,你打不打?
合法,但不合情,不合理,不是文明精神,更不是公道手段。這款「法律技術上沒犯錯」,令人不齒,就是依法而治,rule by law,不是真正的法治精神,rule of law。任何文明社會的勞工法例都是要保護工人。眼前看來,原來真有「合法剝削」這回事。也許會有人說, 「香港地,係咁啦,仇富情緒。」果然,九七至今貧富懸殊愈來愈厲害,整個政治制度造就的官商勾結─—發水樓?係咁啦—─根本就是合法貪污。
這層樓,你買不買?
一切講法律,香港終於不日訂立最低工資法例,但不是李卓人等一直臉紅脖子粗地爭取的時薪33 元,而是28 塊。就像政改一役,沒有真普選,但給你一點疑似甜頭,好過沒有。你要不要?
遇蒲錦昌牧師,問他對聖安德烈堂外牆風貌的意見,他說,當然比較喜歡這基督教堂眼前的古式樣子。說的,是這在尖沙咀天文台附近的古老聖堂計劃內部擴建,拆除外圍的百年老牆。那幅牆是彌敦道上幾乎碩果僅存的文化承傳、有英殖維多利亞時代歷史味道的標誌。
老教堂要搞現代化,融入當今文明,但看教堂管理層發表的改建後教堂街貌,實在太過跟對面的商場互相輝映,吃不消。我沒有信仰,但一直深深明白,任何宗教以至宗教事宜必須尊重。最初聽得街坊投訴是項爭議,好不好去批評聖安德烈堂這改建計劃?老老實實,確有猶豫。況且,聽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官員說,涉事的,是私家地。文明精神,尊重私產,我們不搞共產。問題是,那幅牆確是給許多香港人視為公共遺產,亦是Public Property。
聖堂拆牆仍有條文掣肘
於是決定「告御狀」去,寫信給聖公會港區大主教鄺保羅抗議兼請他幫忙。這個議題斟酌個多月,最初的材料掉過頭來並非來自網上,而是《南華早報》兩篇精細的有關報道。而事態發展至今,這看上去肯定合法的工程計劃反而可能受到法律的制約。
是這樣的,要救牆,先救樹。教堂的外圍老牆相連多株老樹。或會有人誤會,愛護樹木是摩登理念,不對,教堂的百年地契上有這麼一句: 「No trees growing on the lot shall be remov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the Forestry Officer.」即是不准隨便斬樹。老牆對開彌敦道上的行人路更有濃密氣根飄揚、隨時過二百歲的大鎔樹。
上世紀初英殖政府說的Forestry Officer,到底等於今日官方的樹木辦、康民署還是地政署,又抑或應該由發展局統籌交代?還請政府說明。
快餐店的工資爭議,任何常人一聽都覺得不對路,卻合法得很。教堂的擴建計劃,驟看沒有法律問題,但仍然可以有條文上的掣肘,現代生活日復一日在文明與不文明之間徘徊。白紙黑字,畫了花押,有根有據─—雖然把這些話去跟在「八成強拍」下受騙的老街坊說,只會聽得他們欲哭無淚。
而上周一條哄動一時的代母產子頭條新聞行徑,到底有沒有犯法呢,可否有一個一錘定音的釋法,讓公眾定奪?又抑或這個也要拿去人大一聽聖旨?
代母產子道德專家不見影
個人從來避開道德審查,因為這「道德」到底是在誰的口袋裏,可以拗至雞啼天光。但沒有婚姻關係,去外地買卵子租子宮生孩子,目的好像是為富豪王朝的延續,就令不相干的人聽了也不安。一直的印象是,香港可以是個「很道德」的社會,充斥道德專家。還不久前,一條「家暴」條例原本好端端地要幫忙消滅家庭暴力,卻因為什麼家庭、家居的分野,主要是傳統婚姻跟同性關係的迥異,忽然就吵反了天。出奇的是,這一次,不見得有從來喜作道德狀的政治人或道德團體出來站台指點江山。
當然,見新聞圖片中的BB 臉可愛得很,批評意欲大打折扣,但在查實少少仇富多多「捧富」的香港,怕得罪富豪可能是更重要的小圈子集體心態。
若這次證明沒法律問題,fine,不日若有同性伴侶做同樣行為,請勿喧嘩就是。
要尊重法律。但真的要尊重所有法律?周二晚七時,立法會外,就會有一個「不尊重國家法律」的集會,不會出現的主角是劉曉波。記得嗎,此人犯了國法,是國家犯人。都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呀,還吵什麼?
香港人要深悉的是,法律和文明的連結原來可以很脆弱,貧富懸殊已愈來愈闊,千萬不要見「中港懸殊」愈來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