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個悼六四禁食晚會,發起人是天主教團體,地點是尖沙咀碼頭。報上說,與會者約三十人。即時興起的念頭,一是人數寥寥,許是宣傳不夠。二是尖沙咀碼頭恐怕不日會成為香港的「紅色廣場」,又起商場,隨時又加個羅馬噴水池,由穿制服的人現代管理,形搞事的人,即屬閒雜,不得進入。這個目前仍算是自由自在的人民空間,將來就沒有了。政府說,會成為花車遊行的起步點。
自卑自大
香港大型的、真正的公共空間正在消失,一點一滴地,清水成河。申請集會主題乃是「六四」?不批就不批,大條道理地以避免影響其他市民在該空間流連的情趣呀。而「與會者約三十人」,嘿嘿,當權者簡直要拍一記大腿,什麼六四情懷,誰在乎?
連那個港大的學生阿頭也曾公開表示,他不很在乎,足證國家對年輕人的思想工作,做得不錯,一點一滴,造成大海汪洋。二十年後,六四這回事,在香港也給借題發揮得差不多了吧?曾蔭權這麼想。
況且,在豬流感恐慌籠罩下,這個特首自以為成了「抗疫英雄」,雖然真正做得好的,是周一嶽醫生。有理由相信,曾蔭權從未意識到他的身份形象問題,即既無民意授權,亦乏民意基礎,不就是一個欽點特首,不管在中央如何熱烈擁護之下,他甚至既無胡錦濤的 dignity,亦乏溫家寶的decency。這款形象問題,源自性格。性格控制命運。
一個人自卑,會形成自大;企圖以自大來掩飾自卑,誇啦啦地。所以,當曾蔭權上周在立法會宣布,只要有發達感,可以掩蓋六四傷痛,而他這個講法,代表了「香港人整體的意見」云,霎時,他大概以為自己對六四激昂地溫柔的髹白,成了香港人的psychotherapist。
效果卻是 psycho-the-rapist。強姦民意。
有說,曾蔭權是次說漏了嘴,出於無知。不同意,此人是有知地,自覺審度過時勢後,講六四可以代表得到香港人。說其人其時緊張,也確是緊張的,事涉一國的一大流血章回,他又不是奧巴馬。
一番六四緊張在抗疫亢奮(或叫得戚)的烘托下,構成佛洛伊德式的漏嘴,說了心在自以為是的話。卻忘了後果;以百萬計的香港人會反問:閣下何德何能,可代表我?
不管這名「煲呔」特首有多少根「煲呔針」,如何在民主陣營中拉一派打一派玩分化,就是不管用。做人,講到底憑良心,人格比知識重要。吳靄儀的一句「憑良心」,就是問得好。
展覽無知
毋須粗口,更不必擲物,不會幫忙當權者反而擺出副受害人似的冤屈。議事廳堂,只要說真話,只要說人話,發出的道德力量,就見天地有正氣,令魑魅魍魎現形。聞說曾蔭權「做足功課出席答問」,但即使他如何熟背「貓紙」上的標準答案,正邪之爭,就露出尾巴了。
曾蔭權事事「有知」?當然不。上一次,他在英文電台堅持把文革等同極端民主,就充分流露了書讀得少的無知。十年文革,十年浩劫,是一小撮人,說的是「四人幫」,不提毛澤東,策動(給洗了腦的)民眾而生的一場大災難—這是中共定性的講法。把文革說成民主運動,不管極端抑或不極端,都連北京主子也得罪了。向老闆展覽無知,就是無知乘二。
上次無知,今次有知;上次不知不覺間得罪主子,今次潛意識企圖擦鞋交功課,卻畫蛇添足,有意無意間說了心底話。上次,或可扮成是個一國題目,今次,卻是兩制下的矛盾。曾幾何時,連董建華也不過吟沉叫香港人放下六四包袱,今天的曾蔭權,竟然會傻兮兮地代表香港人來暗示、來引伸道:香港人好似都已放下六四包袱。
於個人來說,曾蔭權既然不代表我,他的話根本不值一哂,對其人道不道歉亦不在乎。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香港人事必要表態;這個我既無投票權更無向之投票的領導人,不代表我,這是要向新聞及歷史交代的個人責任。事實是,曾蔭權若不道歉更好,在董建華後,他就更有資格成為「香港(小丑)民主之父」第二集,曲線推動本市民主運動,提醒大家加一把勁。
是矛盾的,像朱耀明牧師搞的「找要回家」運動,說二十年了,流亡海外的六四民運分子都想回家。不是說,哪兒有自由,哪兒就是我的家。但,遊子的思家鄉愁,夏蟲不可語冰,不足為外人道。確有人說,不要回家;但也有人說,即使回去要坐牢,都要回家。
選擇自由
都說,不自由,毋寧死。但為什麼今時今日,自由與死繼續要極端地掛?自由,是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自由的底線,是有選擇權。有選擇就有自由。但,選擇不想死,就等於會失自由?
周六,參加一個「香港夢音樂會」的綵排,那是朱耀明的另一項目,主題曲就叫《自由的夢》,另一首亦是指揮鄭楚萍創作的、令人悸動的曲詞,叫《栽種一個夢》。表演成員,有小至三歲的娃娃,在台前排排坐,當聽到歌詠團唱「誰願堅持……幾多心血,栽種一片麥田」,那份都為下一代的孺子情,忽然就鋪天蓋地,鼻子一酸,眼睛就熱起來。
而曾蔭權身邊有幕僚向新聞界吹風,說這個特首是次失言,是因為「英文好過中文」。真的?那怎麼解釋其人上一趟用英文講的文革是極端民主產品論??不應嘲笑任何人的英文,尤其是口音,但這次要破例—曾蔭權那副廣東腔英文,就像廣東腔普通話,收工啦。
音樂會綵排中,一幕主題是六四,說「屠城」可有人反對?「說屠殺!」朱牧師在後排喊。
曾蔭權不代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