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清早,惺忪讀報,一眼瞄到的,是英國《金融時報》的頭版頭條圖片,裏頭見一個經典「中國崛起」式的穿西裝、涎著臉的爺爺角色,擁著個不同樣、不知名、同時一臉不知所措的女童,手上捧用紅絲帶扎起的一磚現鈔,說是頒發「孔子和平獎」。
正正就是中共術語中的「上竄下跳」,那份自己人的胡鬧,國際間的失禮──那幀美國美聯社的圖片,就給英國大報標題做Confucius confusion──因為族裔,因為血緣,這個中國故事令人尷尬臉紅,太似網上惡作劇——什麼得獎人連戰!
隨時顛倒黑白
都因為劉曉波,中南海氣急敗壞,要用孔子來抗衡諾貝爾。但,明明早得毛澤東下令,這孔子人物代表封建、陳舊的保守主義,怎地今天得以重新包裝,成了和平與和諧的象徵?出爾反爾,黑可以是白,鹿變成馬。
對了,和諧,即是「河蟹」,是新一代領導人的口號。這吹捧孔子事宜,自然亦非夕間籌措,而是經過長年策劃。話說英國有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法國有Alliance Francaise(法國文化協會),德國也有GoetheInstitut(歌德學院),我中國泱泱文化大國,當然一樣要向世界宣揚我們的一套。卻是,總不能硬銷毛澤東思想、三面紅旗什麼的,市場學要講「孖屐亭」,說來說去,最賣得的文化象徵,就是孔子;於是,記得嗎,本地影星周潤發就剛拍過《孔子》。
北京要在全世界設辦孔子學院,昨天的敵人,今天的朋友;向劉曉波學習,我們沒有敵人。由2004 年開始,先行要在地圖上翻查一下的烏茲別克試辦第一間,大家握手做生意,跟老大中國友好準沒錯。悠悠六年下來,憑孔子的世界知名度,孔子學院席捲全球,由南韓至東南亞、西歐到美國,到這一年,有大概五百間吧,十年後,希望數目翻一番,目標一千間。你別說,英國的倫敦經濟學院(ISE),就跟清華大學合辦了一所「倫敦商務孔子學院」。所有孔子學院的總部自然設在北京,隸屬一「漢辦」,亦即孔辦。
孔子這個名號的風頭,一時無兩──起碼中共領導層有如此良好的自我感覺。
最先點出這一項市場策略的,大概就是早年提倡所謂亞洲價值的李光耀,說的是亞洲人崇尚法治秩序、熱愛和平之類。說得多了,假的也真得了,於是怪不得香港前特首董建華曾在一個「五四運動」的紀念場合,忽然就傻乎乎讀稿說,五四這個尊孔……;亦有影星成龍公開提點,中國人是要管的。
君臣父子、三從四德,總之政權是天,百姓都要乖乖的。
隨機收編傳媒
這一套,西方人不可能看不到、悟不透。用新時代的術語,就是孔子成為宣傳機器,還望國際向中國傾斜——在外交上老友記,在經濟上拍膊頭。近年矢志要跟「中國崛起」別瞄頭的印度,就不買賬,形容這孔子學院一定是北京「圖以文化之名,透過宣傳工具來擴展軟實力」;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當局亦決定不睬這一番孔子交流,理由是要以學術自由為重。
當然,亦有人唱反調,為北京唱好,美國一樣有學者形容反對設立孔子學院的論點為「極端愛國、排外、不很理性,兼且近似麥卡錫主義(美國舊時一套有理無理總之實踐反共)。」這個洋學者的話,也許是真心的發乎情,也許受到北京的收編。北京老早大量而有力度地收編大陸知識分子,有異議就減少補助,甚至趕出大學。有說,北京宣傳部眼見內地媒體日益學習監督政府──譬如說,媒體不報,世人不會知道趙連海這個人──於是做了個研突, 「要以收編知識分子的辦法對付媒體了」。有報道引述這研究說: 「記者是中國知識分子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工作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底層, 『因而也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失去了記者的本分,而參與破壞和諧的事』。」。回到和諧,回到「河蟹」。
隨意利用孔孟
那個夜晚,月黑風高,沒有選擇地,劉曉波以一張空櫈,在奧斯陸無形地領取這一年的和平諾獎。空櫈,由詩畫到音樂,從來是文藝創作泉源。我個人尤其對椅子這款傢俬帶著感情,是因為三十年前小小的姨甥女送來一張小小的、以傳統晾衣木夾砌成的一張正正方方的裝飾椅子,這阿姨喜歡得不得了。自此開始收集與櫈有關的小擺設,銅、木、藤、膠,平均一年一張,放在睡房窗台。
那夜,透過網上直播,看到那張空櫈的畫面,感情尤深。那張木椅子有點中西合璧,那個墊子的的藍白花紋,讓人聯想中式悠久瓷器的圖案,China’s China。
瓷器,總是珍貴脆弱。為了抵制鼻酸,為了抗衡眼淚,不住在腦中自說自話:這張櫈,太過華麗,也許亦太西式,跟劉曉波的黃土草根、華夏搖籃,口角啣根香細說對妻子灰燼似地愛的詩人,與他那份決絕地樸素,就是不大對稱……沒事沒事。
原本感情還可以,及至隨後一曲《茉莉花》,忽然就來了排山倒海的悽愴,真真受不了。除了二胡,小提琴該是最幽怨憂傷的樂器,會從心頭最深處挑出哀思愁緒,一時徬徨得不能自已,就流淚了。明明曾聽李怡說,老了,沒有眼淚。但有許多人卻反其道而行,年紀愈大,眼淚愈多;就因為世道已慣,就更覺得不肯慣,慣不了。
熒幕上重複見到諾獎典禮上應邀出席的何俊仁,重複地想,爭取公道,可以只做不講。在香港,當民建聯竟然連捕殺流浪狗都會掛出橫額自我恭賀「成功爭取」,何俊仁不會開記招列出清單,誇啦啦宣布他為內地維權運動默默做了幾許工夫。
而那張空,北京孔辦會否考慮photoshop 一張孔子像坐在其中?都說,孔孟文化縱有詼諧調笑風趣滑稽,就是沒有幽默;新中國努力學習幽默,到底淪為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