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香港電台的生死存亡,好算是頭條新聞。今日,再有高官給質詢這個議題,因為答問內容空洞無聊,已引不起新聞界的興趣。卻是,也因為官方的答話空洞無聊,原應惹起傳媒的質疑—喂,政府又似在哄小孩麼?事事並不設「不」,而是「遲點、睇吓點」。時間,在權力的一邊。小橋流水,悠悠經年。港台給慢慢塑造成像一件舊旗袍,放在衣櫃裏,塞進一點是一點,讓人遺忘。將來不知幾時再翻抄出來,只覺噢,已經「out咗」。
話說有立法會議員覺得,港台與公共廣播諮詢一事,已拖得個不亦樂乎。原本應該在本年年頭發生的事,現已拖至年尾,政府到底有沒有個時間表?
負責這宗文化傳媒、意識形態事項的高官,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她的書面答覆,從頭說起:「二○○六年,政府委任非官方的業內專業人士,組成獨立的委員會……。」 之後,「唯各方的意見紛紜……我們因此需要比原先估計更長的時間進行更詳細的研究工作。」更長的時間是多長?時間表?根本不答。
不向商界低頭
而「意見紛紜」云,是的,見別有用心的所謂傳媒人,在接受大學生訪問時顯然故意誤導,把公共廣播的定位說成是不外為小眾服務,亦即「不與民爭利」,彷彿這邊播粵曲大戲,那邊播莫札特一類西洋古典,也許加插個尼泊爾語台,公共廣播,就已大功告成。
公共廣播的國際冠軍典範,是英國的BBC。BBC淨是這樣的嗎?不用做本地及國際新聞,不敢質疑大笨鐘政府的政策?
時至今日,在香港,確也繼續有網友在網上疑惑道:「我有朋友任職港台。她說,港台確有自我審查。那還撑什麼港台?」 港台確有自我審查,這一番來自政治壓力的審查,年前已由《鏗鏘集》前老牌監製蕭景路公開確認。港台作為一個政府部門,員工許多都是公務員,就是頂不住。懾於官方淫威,唯有搞點「平衡」。真是,社署不會批評政府的福利政策,房署不會批評官方的房屋政策。這香港電台,作為政府的廣播部門,卻以編輯自主之名,批評政府的所有政策。囉!
事實是,為「撑港台運動」在街頭派傳單搞活動,確有市民前來垂詢:「撑什麼港台?撑周融嗎?」唯有向之提醒,若不喜歡周融,也可考慮支持吳志森。
說的,是收音機那邊的人物。而電視製作,亦可見港台實踐最大的公共廣播定義之一,就是不怕得罪廣告商。
最近協辦一個醫學講座,主講的醫生提到喝牛奶或對兒童生出害處,令台下一些與會者老大地出奇。本講座主持人無法不重提道,這一筆,港台的《鏗鏘集》也會詳細報道,是《鏗鏘集》呢。看,商營電視就會避播、遑論製作這類節目,以免「趕客」;趕所有鮮奶、盒奶、奶粉廣告的客。
說公營廣播,在香港,最理想的路線圖,是港台脫離政府架構,不受來自高官指手劃腳、摸手摸腳的政治這個性騷擾。劉吳惠蘭上周卻在立法會仍然說:「港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一直享有編輯自主。」 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政府的意思,許是去掉港台,另立假貨。一個由政府委任官方的業內或非業內專業人士組成的全新公共廣播「獨立」招牌,你信不信?我不。就是不信這個非民選政府的親疏有別、疑似利益輸送的手段。
上周招呼數個來自好學校的好學生,都是中七生。其中一個來訪同學的功課題目,就是香港電台。本老師教書多了,談話間就知面對的是個資優生。果然,年輕人說,她已報考了牛津大學。
她問:你認為,香港電台像BBC,還是更似CCTV?
不做政府喉舌
CCTV,並非Closed Circuit TV、說的不是閉路電視,而是北京中央電視台。答學生曰:兩者都不是。港台因為政治受壓,做不了真正的人民喉舌,算不上港版的BBC。但編採製作員工繼續在爭一口氣,港台亦顯然不是政府喉舌,不是特區的CCTV。
就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豬八戒照鏡,兩面不是人。就是現代點的四字詞語:精神分裂。就是希望更多的香港人正視港台問題,讓其正名,然後正規;正式辦真正的公共廣播。
如此一張路線圖,權力核心自然覺得偏離了上面的「原意」,也就更不想提出時間表,眼前唯有繼續廝磨下去。
二話不說,在許多香港人不知不覺間「果斷」地上馬的,是政府勢力入主。.hk 網上域名的管理。關鍵是,由政府委任的「獨立」董事,擁攬大多數話事權,坐鎮有關的管理公司。
是項爭議,本欄前曾兩次論述,在此不贅。上周,也曾有議員在立法會就這事提出質詢。但就像港台一筆,官腔的言不及義,小橋流水般流過傳媒,沒留下什麼痕迹。
當然,另一些原因,許是域名管理公司的反對派,開始抗議得太遲;也許更因為說到IT事宜,即使本市有的是IT奇才、天才、人才,但以整體人口來說,香港仍然是IT的「第三世界」。電腦網上的事?終歸太遙遠。
網上除了 spamming,還有 phishing,變奏自 fishing,源自 phreaking — 似外星文?卻都是人家超過十多年的老詞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