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道 – 這個城市

分享給朋友

07/03/2010

雙聲道 – 這個城市 毛孟靜

不過三月初,忽然盪漾一大片暖而濕,市面果然就有點驚蟄之象,蠢蠢欲動。但「打小人」要出動至警察鐵馬—真是,要令別人不快,先令自己不快。小人,都是sly fox吧,it takes a sly fox to catch a sly fox。卻沒有誰會自稱是sly fox,人世,就是充滿懸疑。

紙老虎的嘴裏啣一塊真豬肉的場景,二十年前已經寫過,今日,繼續在天橋底上演。而天橋,是一個城市的基本象徵……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在這個號稱「亞洲國際都會」的市鎮,繼續相信「給女孩一個家,就是嫁」。數說草根婦女的貧窮,許多人都只會擺擺手,「唏,新移民」。本市女子,不會抄西方巾幗的一句:「一個女人不需要男人,正如一尾魚不需要腳踏車」,但一起嚮往的,是婀娜的專業身影,穿梭於巨廈的玻璃幕牆間……

忽冷忽熱

在天橋和玻璃幕牆交織的城市森林,還未至暮春,忽然,洋紫荊、杜鵑花都開了。舊時的老人家說,不,真正回暖,要待高大的木棉樹都開花。至上周五,卻真見一大片紅艷的木棉花。但,冷鋒又至,又會跌至隆冬的氣溫。

這個忽冷忽熱的城市,是我的家。在報上重複看一對北極熊母子流落在一塊浮冰的困境,令人神傷。反常的天氣,已搞不清楚是厄爾尼諾還是厄爾尼娜現象,只是又一次的提醒,地球,是我們的家。

如果地球都沒有了,也就不必提人的故事,包括小人與女人,還有孔子、一黨專政、五區公投。但縱使地球真的毀滅,也只會是長久以後的事,活在當前,嘴裏嚷嚷節省能源,減排低碳就好。

眾所周知,環保,已等如政治,回看本來去年的曾蔭權「慳電膽」鬧劇,都是政治齟齬。新時代,大家卻也都明白,環保亦是個人的生活態度。舊時,會有電力公司的廣告說,只需十四塊錢,「可以嘆足成晚冷氣」,今日再出這樣的商業告白,可是會給人擲鞋的。舊時,大概十年前,寫過一篇題為〈一株樹〉的小文,說住處對開的空地上,一株十呎高的傘形樹,好端端的給鄰座業主砍了,為要騰出地方多加一個車位。那時候,有朋友前來勸喻,一株樹是一株樹,睦鄰要緊。於是,今日只能慶幸,瑪利諾學校的一株樹,會得成為政治議題。

多起一條天橋,召來更多的路面車輛,產生更多的廢氣,但方便交通呀;多起一座高樓,有熱島效應,但或是提供更多家居單位,或是促進商業蓬勃。

於是拆拆拆,起起起。當然,也不會說所有城市建設,肯定都是壞事。曾聽旺角街坊說,朗豪坊的出現,確是令那一帶文明活潑起來,鏟走了以往後巷式的破落、黑與髒,可以忘記昏黃街燈照一潭污水,裏頭浸給棄掉的芽菜,然後一隻肥碩老鼠施施然走過的畫面。

但拆與起,終歸有個限度。都說,上環永利街一至二號好端端的,為什麼一定要拆?報上引述業主說:「我呢度又唔係蓉蓉爛,每幾年都會維修翻新,好似舊年翻新,整晒水渠同外牆,又可以住多七、八年喇。」誠然,說說舊房子一定斑駁,事必要拆?最重要的是維修,而維修肯定是業主的責任。報道說,那幢樓去年才翻新,業主花了七十萬元。該就一切花好月圓,市建局卻似乎仍要強行收樓。

為重建而重建

就是為拆而拆,為起而起,把香港起成一個沒有過去的城市。看倫敦巴黎,多的是古舊建築物,即使是較新的悉尼,路邊亦隨時見到百年大廈。

老房子若有危樓之虞,前後左右的環境生實在不堪,就真有重建的理由。但見香港的市建局是個怪胎,話說自負盈虧,即是要賺不想蝕,一時扮獨立,一時又得聽令於政府。大角咀十幾幢唐樓的地底要起高鐵,弄得小業主們人心惶惶,亟盼市建局施以援手,前來收樓,市建局不予理睬,卻去覬覦乾淨企理的永利街唐樓。

當然,土瓜灣忽然樓塌一幕,這種應該只在第三世界出現的慘劇,令一整個城市錯愕而傷痛,其他牽連的樓宇結構有安全問題,當然要拆。但偶遇涉事的最外邊一幢樓的業主說,他的物業,跟出事的一群建築物不相連,但因為為隔鄰,要給「順便拆埋」,他不要錢,他只想保存粉麵場的祖業。但「有『拆』錯,無放過」,他成了collateral damage,投訴無門。

為安全計,不會有人反對拆危樓。但政府要把收樓門檻由九成降低至八成,卻說明與安全無關,就是為重建而重建,為拆而拆,最大的得益者,當然是地產商。

或說,一幢樓宇內,業主甲想賣,業主乙不肯,那怎辦?九對一過分偏側,改為八對二會好一點。況且,人世許多事都以少數服從多數定奪,majority rule,且只要過百分之五十就好。

堅持不遷不拆

但這裏說的並非一般事項,也不像人人有份的公投議題。這裏說的,往往是一個又一個的家。說的是家,對,不想妨礙人家發達,但就要我放棄自己的家?

本宅是幢老房子,芳齡五十有餘,比我還老,在此住了四分一個世紀。約十年前,隔鄰相連的半座大業主要求拆他的半座物業,屋宇署連通知這邊半座都沒有,同意拆一半樓,至我們自聘的工程師發報告,說把一幢樓中間切開,會危害這邊的安全。順帶一提,另一邊廂,屋宇署會追小單位的本由發展商起的、大廈落成已有但圖則沒有,卻是連屋宇署工程師都承認並不構成結構影響的「僭建物」,發出諸般命令兼恐嚇。

我住的老房子另一半,到底沒拆,卻鋪上了一層雲石,一幢樓成了兩色雪糕。我們這邊的最大特色,是每戶有個火爐,隨附真的煙囪,這是香港的古物古蹟,我會一樣堅持不遷不拆。要記得,在天橋底打小人的,多是女人。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