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條 YouTube 短片,片名「西藏從來亦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Tibet w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已得超過二百萬次的點擊。畫面製作,達職業水準,有背景音樂但無旁白,打出的字幕,卻F***前F***後。中心思想是,青藏鐵路通車,北京對西藏鞠躬盡瘁,除了中國,沒有誰有F***ing權對西藏指手劃腳。
而提出藏獨的人,都不過是人云亦云、趁墟起哄,即是片中開頭叫的 bandwagon jumpers。有指,製作者是個加籍華人。
網上同時傳來一個美籍華裔作家,給選為三藩市其中一名奧運火炬手的一篇自白書。主題是,給正在逐步開放的北京一個機會。
無賴的最後避難所
在本地大學堂,本老師不加以評論地,着學生以上述資訊寫來新聞評論習作。一個德籍交換生即席引述英國大儒約翰生的名句:「愛國主義是一個無賴的最後避難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周前,參加一個港大學生辦的論壇,話說辦奧運會否、或有否增強國民身份認同。在座大學生的答案,卻都是負面的。
上周三,《國際先驅論壇報》一篇評論標題,是「Beware an angry China」(「提防一個憤怒的中國」),說的是,西藏人儘管有理由抗議北京,但世人把西藏,以至達爾富爾問題跟奧運攪拌一起,就像「揮舞一塊紅布,挑釁一隻年輕力壯的公牛」,恐怕會激得中國走鄧小平之前的回頭路。
這篇評論,是那日該報網站評論的全球點擊率之冠。跟一個美國朋友談起,他同意,並加一句,「憂慮北京會給迫得再次即使不在全國,也會起碼在西藏放下竹幕。」 西藏問題,或統稱人權,是否必定得跟奧運串燒得如此不可開交?這確是一個難題。卻是,是當年申辦奧運的中國官員承諾的,中國辦奧運之餘,同時會改善人權。
怎又見網上異見分子胡佳鋃鐺入獄?胡佳因為寫了五篇網上文章,接受了兩個境外訪問,前舉家受到軟禁,今「煽動顛覆」罪成,入獄三年半。
當舉世把人權與奧運掛鈎,掛得不亦樂乎際,中國卻出了這樣一條消息。那個訊息,說是「中國法治獨立,不畏國際強權」?卻只見火上加油。國際記者聯會老早發表聲明抨擊,說胡佳個案,顯示北京違背奧運承諾。
鄧小平後的中共,不管如何開放改革,看來仍未學會現代而普世的政治上的spin。電視新聞畫面上,見北京官方木着一張臉把一切罪咎歸於達賴,着其人嚴肅認同西藏與台灣(真是不必拉扯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幕還剛看完,鏡頭一轉,見達賴重複否認鼓吹藏獨,要投訴的,是文化清洗。
不幸地,五時三刻即造就了播通寰宇的忠奸分明、黑白了然。中國人從來亦永遠講究面子,這次,在奧運火炬旅程中所受的境外群眾待遇,是老大的一番indignity,也就是大失面子。卻仍然去添上胡佳一筆,掉過頭來,是北京向國際牛群揮舞一塊紅布。
這串數字擊倒我
友張炳玲,是香港記者前主席,她在電郵送下她為胡佳寫的一首新詩,《這串數字擊倒我》,裏頭有這麼一段:
「三十四歲 胡佳
二○○五年 一百二十六天 二○○六年 二百一十四天 二○○七年 二百二十六天 二○○八年 每一天 都失去自由 家成牢 五個月大的謙慈成為全世界最年幼的政治犯 今天 四月三日 判了三年半 這串數字擊倒我……」 或有說,詩人誇張了,嬰兒對空間的認知有限,把胡佳的孩子說成是舉家受軟禁中的囚犯,不符實情。
實情是,我們對嬰兒的認知,認知有限。實情是,經過政府與發展商的私相授受,有成人對本市公共空間的認知,亦見有限—把商業項目和屋苑項目混為一談,有意無意地混淆視聽。
實情是,要求商業招牌如時代廣場「重新」開放公共空間,理所當然;但要求私人屋苑開放偽公共空間—偽,因為公眾沒興趣去,因為那個設計outsider-unfriendly—以為總之迫得這類空間都開放了就好,一了百了。這是政府聲東擊西、顧左右而言他的官方策略。
公共空間私相授受?
若一頭栽進這個官方策略,「開放了就好」,就是認可當初官商私相授受的事實,更鞏固發展商米已成炊、「係咁嘅啦」的既得利益。
於是有專業人士建議,私人屋苑的偽公共空間,既然未益街坊,或就容許發展商將之「買斷」,進貢庫房,政府先收回銀碼,再另行籌措真正的公共空間。
這個建議,遭扭曲為「公共空間給私相授受」,卻不見提由零開始,整件事本來就見私相授受。歸根究柢,向市民提供真正的公共空間,是發展商的承諾,更是政府的承擔。
在香港,說承諾與承擔,是否太「大單」?是否一切約定俗成,不准多事,不講公道,大家就和諧溫馨?
就像有人進入你的家,替你豪裝一番,然後跟你說,看,這麼「豪」,以後此豪宅業權是他的。就讓人回想西藏。青藏鐵路、學校、醫院……所以西藏肯定是中國的一部分。依此推理,許多非洲小鎮,也許都是中國一部分。
友說,跟無國界記者組織討論香港將如何接奧運火炬的棒。那個組織的抗議設計,把奧運五環改成五個手鐐,曾在巴黎鐵塔、聖母院等大幅掛下,香港地標可以嗎?友答,「不可能。香港的抗議行為往往以和平自律為自豪點。五月二日……或者就安靜地穿上橙色……」 若覺得不好向北揮舞一塊挑釁的紅布,穿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