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道 – 香港只有學童,沒有兒童

分享給朋友

27/04/2008

雙聲道 – 香港只有學童,沒有兒童 毛孟靜

一直在社區教孩子英語。那日,在班上講故事,故事中一個姊姊問妹妹:「What’s troubling you?」於是強調,trouble是麻煩,用作動詞,就是「令人煩惱」。然後逐個問班上的小朋友:「What’s troubling you?」  「Exam」、「test」、「homework」、「dictation」、「Chinese」、「English」、「study」(說studies的較好)。答案是清一色的讀書壓力。全部二十六個孩子中,唯一跟學校無關的煩惱,是「婆婆進了醫院」。稚嫩的聲音訴說壓力,那個對比,異常尖刻。

當下心頭冒起一句話:香港只有學童,沒有兒童。

這句話霎時發作,是因為年來在孩子這一筆上,已打了深厚的底。近年透過教協,巡迴多間小學跟小孩談讀書樂,順帶跟許多老師校長談教育。我亦主持過電視上好些年的小學問答比賽,及兒童台的家長節目,一直有跟孩子交往。總括一句,孩子的讀書壓力,身邊的成人,豈止心裏有數,根本就是切膚之痛。

把「只有學童,沒有兒童」這話,向一個在讀法律的大學生一說:他答:「Miss Mo 我真係好感動。」於是決定,小學生讀書好辛苦這一章,必須更廣為人知,成人協力為孩子撥亂反正。最起碼可以做到的,是減少考試的次數。

老師學生都好慘

上一代填鴨式的教育,有過升中試,也有過不倫不類的學能測驗。都取消後,取而代之的,卻是一連串的這個試那個試,更加填鴨,更加一浪接一浪的繁重,更令孩子、老師及父母—尤其是媽媽—一起吃不消,一起苦哈哈。「求學不是求分數」云,不單是政府的官腔,更是官方的謊言。

一個修女校長說:「好慘,老師與學生都好慘。」一個英語老師說:「掹得好緊,要『谷』學生,想他們Band 1。」一個小六生媽媽說:「教功課教得我神經衰弱!」  要不要做個正規的民意調查?不用了。數據,也往往可以是數學遊戲,像說一個人一隻腳浸在滾燙的沸水,另一隻腳泡在刺骨的冰水,平均起來,這個人的兩隻腳舒服得很。一個老師也來給我另一個比喻,她說,她最近發覺近視加深足足一倍,原本有點擔心,但眼科醫生跟她說:不用擔心,原本近視百多度,如今升至不足三百度。這百分百的升幅,因為基數低,不以為怪。

情況也就像做環保調查,在天橋底的巴士站,見巴士排龍,等巴士的人就更排長龍,然後去問等巴士的人,「這裏廢氣可嚴重?」答案可想而知。雖然這種調查報告,確切上過本市電視新聞報道。

升中學童的一張考試目錄,大致如下:  小五,先來個呈分試,又叫招分試。小六,再來兩次呈分試,還有系統評分試、升中面試、中一編班派位試。許多個試,還分寫、聽、講三部分,分開考。當然還有校內的期中試、畢業試,小考大測、默書功課,各款筆試面試的操練。還有補習班,市面且有「升中面試精英班」。

聽上去,已經夠累。身在其中的孩子身受其害,那個感受,不難想像。我們都曾是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或說,都是學校老師兼家長的錯。老師「谷」小六生進入Band 1,爸媽係要想孩子升上英中。而教育局不是一直諄諄訓誨的嗎?這個……老師不要「谷」、不准「谷」;小童升英文中學或中文中學,都一樣,中中尤其有好處,是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的利與弊,可以辯論至雞啼天光。一個孩子的語言吸收能力若真的不濟,勉強推他入英中,確是不見好處。但我作為英語教學的得益者,來自英中,有在少年時期英文突飛猛進的切身體驗。而這番體驗,也並非獨家。

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對着眼前十一、二歲的升中孩子,會想,他還這麼小,要幫他開拓前途,幫他一把。這個試那個試,必須要考得好,上好學校,上英中。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全港老師心。

一個老師說:「許多時想借別的老師的堂來補課。」另一個老師說:「可以借的堂,不外體育、音樂課。」  眼前這個以考試成績為基準的教育制度,不但沒幫忙,只見愈幫愈忙。把這麼小的孩子分成Band幾Band幾,聽上去不對,但現實中大概有需要。以前分至Band 1至5,排Band 5尾末,確傷感情,現在好了點,只分三級。個別的評分級數,小孩是不應該知道的。

卻是,社區英語班上的一個女孩跟我說:「我係Band 2,老師說的。」這個孩子的學習態度熱烈而出色,對我來說,就是一流學生。老師為什麼跟她宣布她屬二流呢?另有老師解釋:跟學生說了,也好讓家長有個概念,不要亂報學校,是Band 2學生就不必報Band 1學校了,不然統一派位的失望更大。

負責教育的高官孫明揚上周公告,明年開始中學實施小班教學,支援老師,每班減少學生人數。如此一算,卻也即是英中會少了超過一千個學位。下一年度升中生的競爭,老師與父母幫小孩應付升中的苦況,只會更見焦頭爛額。

可否減少些考試

現實與理想,總有點距離。官方政策落至民間,並非一句強政勵治就可變成常人常理。自由社會同時是自由市場,去到兒童教育,做父母的,不見得有許多選擇。送孩子到本地的國際學校罷了?一是先有錢買debenture,二是得排長龍——除非有公司、人脈等的關係,不然排隊排至天光也未輪到你。

就回到起點,可否減少小六生的考試次數,讓孩子稍稍鬆一口氣?譬如說,測試學校有否「達標」的系統評分試不必年年考,最多兩年一次。最後一次的升中派位呈分試,可以跟校內的畢業試合併,事在(成)人為耳。聽、講、寫也不必卷卷分開,此致孫明揚局長。

邀得基全小學校長何麗雯、及顏小洋與呂婉玲兩位退休老師一說,兼由社區中心同事拍下本文開始所述,小孩一咀「考試、測試、默書」的片段,希望得教育版編輯垂青。

如此掏心掏肺的一個議題,卻給形容成政治花招啫……。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