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企圖避開新聞。新聞是我的生計,也是我的興趣,可以寓興趣於生計的人不多,原該感恩。可是,像英國人,或該點名小說家 P.G. Wodehouse 的話:Everything up to a point,凡事總有個限度。用街坊話道來,就是吊頸都要透透氣。
但,職業病就是職業病,像要戒癮戒不來。犬儒的人會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國際議題,來去不外中東局勢,印巴和不和好;美國經濟,反恐成不成功,非洲內亂,中國崛不崛起;再另加天災人禍,諸如此類。即使不犬儒的人,面對二十四小時電視新聞、時事節目,熒幕上不斷一個又一個的頭,一張又一張不斷開合的嘴,事事評論,樣樣分析,都會覺得吃不消。
這確是一個資訊無處不在、處處都在的新世界,互聯網、酒店送來的報章雜誌、機場的CNN……即使是假期,仍然抵受不了誘惑,因為總有要追蹤一些事件的心,譬如說,愚蠢的美國人。
為獨家不惜一切
首先,是那兩個亞裔美籍女記者在北韓被扣,出奇地由前美總統克林頓出手營救的故事。這個故事,表面看來已出了新聞自由的界線,是她們明知而故意犯險,擺明衝擊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這兩人也許都自恃一副黃面孔,還望混入人群而不為人知?
果然,在國際報紙上讀到來自首爾的特寫,一針見血地批評:「在西方,她們是受害者,但在南韓,她們被視為不負責任的記者。」批評的人,有南韓的網民部落、人權分子,以至曾幫忙她們採訪的基督教牧師。因為她們夾硬來的中韓邊界活動,正正危害了她們原本聲稱要幫的人──流落在中國的北韓難民。
就像政客可以為了選票不擇手段,一樣有流氓記者為得獨家故事,不惜一切。
兩人固然付出了代價,但也因為她們,其他人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她們給北韓政府關了近五個月,她們的攝影師與導遊給中國邊防抓着,美國人給遞解出境,但中國導遊就相信給關在不知哪個監倉,也不知道要關到何年何月。
記者似乎沒守諾言,鏡頭不但拍了難民孩子的藏身點,更拍了他們的正面,叫他們說話。於是,記者的錄影帶、筆記簿都給翻查得清清楚楚。兩個女記者被捕後四日,中國公安去到中韓邊界,突擊搜查由一個南韓牧師主事的一系列難民藏身點。牧師說,中國警察講明他們自記者的錄影帶尋路而來,牧師給罰款人民幣二萬,押回南韓。那些孩子另有故事,總的來說,就是下落不明。
昂山素姬的代價
那兩個女記者回國後,至今未曾詳說她們一方的故事。以上引述,若都是實情,那種採訪行為該受譴責。無國界記者,說的是新聞自由的精神,在現實世界,要過哪一國的邊界,包括美國,仍要先得許可。女記者失驚無神進入北韓國境,即使時間短暫,都肯定是挑釁。那篇特寫說,即使對許多曾在中韓邊界採訪的南韓記者來說,the American journalists’ trip was considered more foolhardy than novel。
也許,傳統新聞實在受到互聯網排山倒海似的衝擊,令傳統新聞工作者誓要出位、搶獨家,以示能人所不能。還看傳統得不得了的《讀者文摘》的沒落。於是,採訪過程可以似風大輪,殺無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那兩名記者代表的 Current TV 的忠實觀眾,總之不是CNN。有理由相信,大機構不會叫記者冒險,更不會令周邊的人要付出代價。
而在緬甸,那個擅闖昂山素姬受軟禁房子的美國人,甚至不是記者,只說要「保護」屋中人。他肯定得到的,是他人生中光芒的十五分鐘。但昂山素姬的代價,以至緬甸人民的代價,就已眾所周知。
白種中年男人,亞裔年輕女子,都是美國人,美國精神代表自由人權,於是都不必去譴責。
那是國際政治,有邊有界。真正無疆的,是互聯網。你怎麼想,就怎麼發布,只要維持基本的分寸、禮教、品味,就是世界公民的聲音。
網上自由雙刃劍
分寸、禮教、品味,英文統稱 decency。任何自由,包括新聞自由,都要量度一下這個領域,計一計「想做就去做」之餘,會不會連累街坊。網上自由,也都是一樣。
任何自由,都會給濫用,網上自由,尤其給濫用得厲害,因為在虛擬世界可以匿名,躲起來扮男扮女,扮老扮嫩;言論自由,就可給發揮得肆無忌憚,粗言穢語或已算小事,另有散布謠言,惡意中傷。
人生自是充滿弔詭,一邊敬佩美國的民主兼四處助人精神,一邊受不了他們救世主、do-gooder 式的「懶好心」、幫倒忙姿態。看網上世界,如出一轍。互聯網打垮極權的新聞封鎖,令新聞界的傳統世家招牌都要別出心裁,跳出框框;但在低層面,卻不斷有人利用網上自由,用髒手段打擊他人。告他誹謗?這種民事訴訟隨時拖個三、五年,花費動輒千萬。
帶着放假去的一個心頭故事,是一個老師朋友給人在校刊盜取照片,放在網上以文字非難、嘲笑、攻擊。還幸學校校長非常諒解,但當事人受的精神困擾,可以想像。
假期畢回港注意到的第一條新聞,是政府建議道,把擅取他人個人資料作惡意用途或牟利,列為刑事罪行。也即是說,受害人可隨時報警求助。
箝制網上自由?乍聽有點猶豫,尤其一直不相信這個不是民選的政府。但這一筆的分別,不是政府說你顛覆煽動,而是有確切的原告受害人。個人看來,關鍵在「惡意」兩字。世上已充滿好心做壞事的人,擺明惡意的,就更應譴責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