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道 – — 30 — 篇

分享給朋友

09/05/2010

雙聲道 – — 30 — 篇 毛孟靜

iPad剛推出之際,本宅新抵一大箱報紙雜誌,來自亞洲出版業協會,那是一年一度的新聞獎參賽作品,這一年,我仍是評判之一。

翻掀紙張的質感,加上一點油墨味道,感覺就是好。他們卻說,iPad才是傳統印刷品的未來。一幅想像的畫面,是不日本市地鐵看報的乘客,手裏拿的,都是這麼一部薄薄的電腦。抗拒?這叫和平演變。

資訊科技發展至今,都已淋漓盡致了吧。果然就物極必反,一日路過書店,順便買書,發現一款懷舊小玩意,是要上發條的袖珍音樂盒,外殼透明,一邊用手上鏈,一邊看裏頭簡單不過的裝置,如何輕碰撞出叮叮噹噹的音韻,就令五十後一輩,戀戀過去。

內容要多點

曾幾何時,《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是年輕暴烈的代名詞。今天再見任何要上鏈的東西,包括舍下供奉在書架上的一隻會得彈跳的鐵片青蛙玩具,下一代的人,都蔚為奇觀。

這大概是個過渡的時期,甚或時代,擁抱新的、卻又捨不得舊的。互聯網令許多知識都不過a click away, 漸漸日益繁複,click來click去,於是iPad的設計回到舊時,有要收錢的media app,網上訂閱,一click 即中。

最大的問題是,世人已習慣了網上的免費資訊,要讀者付鈔看無紙的報,一般的結論是,內容要「多一點」。美國《時代》周刊的app,每周收費四點九九美元,內容除了雜誌本身的圖文,另加錄影片段,仍然有人覺得物非所值。《金融時報》的一篇評論說:Media apps work best on the iPad when they combine depth of information with a lot of visual material in innovative way; that is what makes them shine.

記者是軟件

重點是depth of information,深度資訊。遺憾近年報業的一個全球化的走勢卻恰恰相反,為了跟互聯網別瞄頭,甚至與免費報紙爭霸,要鬥快、鬥煽情、鬥淺薄、鬥「即食」,還看英國大選中的英國大小報紙的頭版行為。

大如美國的《紐約時報》,老早已表明營運財政岌岌可危,而《華盛頓郵報》就剛宣布旗下的《新聞周刊》公開求售。出版業的前途看來黯淡。香港,恐怕不會例外。

這一年的五.一勞動節示威遊行,香港記協的一句口號,是爭取合理待遇,英文是decent wage。乍聞,只覺too little, too late,雖然遲了好過沒有。

行外人會說,喂,何謂合理?咩叫decent?不滿薪酬,咪跳槽囉,索性轉行﹗而行內人都知道,今日傳媒老闆大都視記者為有腳的攝錄機,最緊要識多媒體運作,聲色藝俱佳更好。媒體大亨講究印刷精美,色彩斑斕,「重視硬件多於軟件,而軟件,是記者」,這句話,來自十多年前的記協主席李月華。本地新聞界的偵查報道,幾近失蹤。

一國兩制,話說史無前例。香港政治體制之特殊,亦令傳統報業自招絕症。一邊,有為政治數、廣告利益自我審查得不亦樂乎的招牌,只見骨頭缺鈣,身段柔軟,要跪要叩無所謂,趴在地上都可以。另一邊,就但求反政府夠「誇」,日復一日地誇,會令人生厭。物極必反。

看英國的保守黨曾執政十幾年,然後輪到工黨的十幾年,一樣失了新鮮感。不能一成不變,沒有一黨專政。

話說小城政治,高官唐英年曾有這麼一句:「不是追求巨變、突變」,聽起來,彷彿一有普選香港就會變天。事實是,北京連單單一個變字也受不了。變,change,奧巴馬,抑或東歐的變?一個學者朋友說,不再大聲清楚喊「和平演變」了,改說「和平演『進』」就好。

出奇的是,許多大學生似乎都有這一款「演進」心態,跟一般傳媒,包括網上塑造的「八十後都好激」的印象,非常不一樣。事實是,上月一個大學做的政改民意調查報告,大都給概括為年輕人多支持民主,大部分反曾蔭權。但裏頭另有一個數據,說「八成一的青年認為循序漸進改革總較原地踏步好。」聽起來,跟政府推銷的政改方案口號「踏出一步」,不謀而合,就令人嚇一跳。

有說,泛民的第二梯隊許多查實很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熱烈擁護擴大立法會的議席,好讓自己有機會「上位」。但,踏出這一步,即使不等於跳樓,下面或不是懸崖,但恐怕就是個坑渠,以後就怎麼都洗不清。

這是語言坑渠:「看,認同政府這一步,就是求『變』、演『變』成功」。漸漸,再添一些語言迷惑、文字迷障,這功能界別發展得愈來愈有代表性,即是普選的一部分,我們繼續循序漸進,直至二○四七……之後全國一體化,該就是大陸的一套,吃掉香港的一套。還請記得,喬(老爺)曉陽從沒保證有普選,沒保證廢除功能組別。

並非只是說,因為北京不肯接受香港人要的變,即是普選,那我們就否決政府方案,寧願不變。怕的是,走進了北京授權曾蔭權硬銷的政改圈套,要再走出來,就難了。

補選公投就是個求變的手段。不管之前對公投的態度如何—即使是「浪費」、「玩」、「Placebo」(安慰病人的無害假藥)、「徒勞無功」、「a mug’s game」—如今既成事實,不如下周日就去投票。爭取,不一定有。不爭取,就一定沒有。

求變又怕變

香港新聞眼下的一大缺陷,是一味吹噓激進八十後,漠視了許多「保守」的年輕一派。純粹跟網上看齊,不是出路。在美國已有人出書—-30- : The Collapse of the Great American Newspaper。這-30-,是打字機時代的新聞故事終結符號,有說源自舊時的摩斯密碼(Morse Code),有說即三個X,羅馬數字XXX,等於三十。在新聞課仍然有教,說的是新聞歷史,以及古董。

人心,確是矛盾,既求變,又怕變。也許,那麼一些年後,果然就沒了報紙,一朝醒來,只能開電腦,亦只好放下抗拒,還望同時已迎接了香港有真民主。此年,就可打出-30-。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