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競選名句:「我要做好呢份工」,有否兌現?曾特首的評分從○五年剛上任的七十二點三分,跌至最近四十七點一分,直逼董建華的最低水平。誠如劉兆佳教授所言,香港已到達「臨界點」。
今年七一上街人數是曾蔭權上任以來的新高,導火是政府企圖剝奪市民的補選權,妄想憑藉長官意志,在立法會「數夠票」就可以快刀斬亂麻。結果七一民情洶湧,政府唯有被逼轉,連累全力支持政府的建制派大出洋相。
長官意志無
視民意
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硬推惡法,過去半年來香港政府一事無成、倒行逆施、漠視民生,民望插水是必然結果。
上半年爆出高官僭建醜聞,市民譁然。今年四月,申訴專員公署批評政府監管僭建物不力,一石激起千重浪,傳媒陸續踢爆高官們知法犯法,連屋宇署署長區載佳、孫明揚及曾蔭權也牽涉在內。最離譜的是違規丁屋興建至四、五層高,多年來無人執法,但鄉議局不但拒絕清拆,竟然要求與政府「理順」丁屋僭建物。
民生問題毫
無寸進
政府全力打擊市區僭建物,卻姑息高官物業,雙重標準,嚴重影響政府管治威信。林鄭月娥局長被譽為「好打得」,在丁屋僭建問題面前卻軟弱無力,令人失望。
庫房錄得龐大儲備,政府應善用財政資源,推行各種有利民生政策。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為只要派錢就可以消解市民怨氣,並沒有提出政策紓緩多個社會問題,包括醫護人員工時過長、本地孕婦缺乏位;公屋不足,基層只能租住棺材房;居屋停建,樓價失控等。
泛民主派今年初已向曾司長提出增建公屋、復建居屋及增加二百億經常性開支以改善民生,但曾司長一律沒有採納。此外今年通脹持續惡化,公營事業相繼加價,市民生活百上加斤,財爺連粟米斑塊飯的價錢也沒興趣知道。
下屆特首又
如何?
曾蔭權政府已經「等收工」。但下屆特首又如何?各候選人已相繼現身、摩拳擦掌,準備接旨正式宣布參選。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為特首定三個條件:最緊要「愛國愛港」,有高管治能力,有高認受性。後兩個條件爭議不大,但首要是「愛國愛港」。
香港人都自認愛國,但這定義由誰說?不支持廿三條立法或獨立國民教育科,支持平反六四或釋放劉曉波的香港人是否符合王主任心中的「愛國愛港」?
曾蔭權當年名句有一啟示。特首「要做好呢份工」,那打工仔的老闆是誰?當年梁家傑競選特首時已提供答案:「有得揀,你先係老闆」。泛民一直爭取雙普選,一人一票選特首,但下屆特首仍舊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特首要向市民問責,市民何時才有得揀特首?
也許我們要等到一天雙方對「愛國愛港」的定義達致共識,那市民才有機會做老闆,揀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