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改方案通過前一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得意忘形,譏諷公民黨不懂「良禽擇木而棲」的簡單道理。可能林局長不熟歷史,比喻下一句是「賢臣擇主而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套用此句,作為說客利誘大將變節投靠當時得令新主子的說辭。公民黨承蒙林局長抬舉,被喻為「良禽」,但捍法治、爭取普選是為人民服務,政府更不是「主子」,公民黨絕不會為了一己政治利益而見風轉舵。林局長除了在口舌上抽水外,更歹毒的是利用泛民主派一時的分歧,離間民主陣營,孤立一小撮,標籤他們是激進派,是拉一派打一派的分化慣技。不少民主派的朋友和支持者可能都如筆者一樣,不滿沒有普選路圖下通過政改方案,增加所謂「超級」功能組別議席,但面對建制派的離間分化和爭取民主普選的長遠需要,民主派應冷靜思考如何可重整旗鼓,繼續爭取落實雙普選,取消功能組別。
民主朋友須團結
普選的道路漫長而崎嶇,既得利益者絕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特權,當權者有權、有勢,掌握行政資源及政治宣傳工具,佔了絕對優勢,爭取民主普選從來是比登山更難的旅程,支持民主的朋友更加需要團結。爭取普選的策略可以不同,有人主張溝通談判,有人主張抗爭。不過談判桌上雖然看似是平起平坐,但談判能夠取得多少成果,最終還是取決於雙方的政治實力,故此不能放棄合法合理的抗爭以展示人民力量。當權者掌握絕對優勢,在談判時必然會擺出強硬姿態,在談判初期寸步不讓,甚至揚言不惜拉倒,盡量壓縮對方的議價空間,直至最後一刻才退讓半分,確保己方可以在談判中取得最大甜頭。政治上弱勢的一方,永遠是處於較不利的位置,容易在壓力下被逼作出太多讓步。
內訌削弱己力量
更令人擔心是,當權者可以藉選擇性讓步,擴大對方的內部矛盾,分化離間,最終分而治之。大家不要忘記大島渚在電影《日本之夜與霧》刻意安排了這樣的電影情節,當兩派學生運動領袖為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運動失敗而追究責任爭論不休時,冷不防被政府的特工偷襲得手而被抓走。內訌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政改方案通過後,並沒有改變香港的不公平現狀──政制仍然畸形,特首不是普選產生、功能組別仍未廢除、官方對普選的定義偏離國際標準。民主的前路仍然艱難崎嶇,需要凝聚每分力量,踏出普選的康莊大道。面對當前局勢,爭取落實民主普選的朋友,更加要加強內部團結,槍口一致對外;並且不可忘記,群眾才是抗爭的力量泉源,只有背靠民間力量,談判才能成功。今天七?一遊行,熱愛民主的香港人,不要氣餒,下午三時維園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