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月隨立法會代表團前往中歐三國訪問,分別到訪捷克、匈牙利和克羅地亞三國。由於三國都屬於新興民主國家,其政治、憲制發展及選舉制度具有參考價值,代表團期望從中取經,為香港民主發展作重要的指標。筆者認為中歐三國的民主化經驗,對於香港民主發展具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國民主經濟非不相容
中歐三國的民主發展,讓筆者相信民主化是和平向前的重要步伐,也更確信人民才是民主化運動的中堅分子。筆者深信,以人民力量逼使當權者放權是可行而理性的手段。著名政治學者亨亭頓(SamuelP.Huntington)將人類歷史上的民主化浪潮分為三波,東歐民主化過程被劃分為第三波,也是這股浪潮的重要代表。亨亭頓總結第三波民主化時,認為妥協、參選和非暴力是這時期的特點。將亨氏的講法放諸中歐三國,當權者等到有需要回應民眾壓力時,民主化的契機就會出現。回想香港,近日坊間熱烈討論的五區公投其實是同樣道理。我們期望從談判中取得共識,但若當權者在談判過程中拒絕順應民意,我們便會將談判權交到人民手中,以總辭方式實行公投,為普選議題作表決。這個方案原則上符合了第三波民主化的特徵,人民以和平方式要求當權者下放權力,東歐等國的經驗正好為我們打下強心針。
從中歐三國的經驗可知,快速的民主化並沒有為該等國家帶來經濟和政治災難,換來的反而是和平的政黨輪替和穩步上揚的經濟。即使是早年飽受戰亂困擾的克羅地亞,近年經濟也逐漸得到改善,失業率更從百分之二十一點七下降至去年的百分之九點二。近年反對香港推行民主的人士,多數都以民主化傷害香港經濟繁榮為由,拒絕落實雙普選,但從中歐三國可見民主與經濟並非不相容,反映公平的制度更有利經濟發展。
公投彰顯民主精神
談到具體選舉細節,中歐三國的民主選舉亦值得我們借鑑。三國的政制和選舉制度都十分相似,她們均是推行議會制和比例代表制方式。當地的比例代表制與香港並不相同,其選舉方式是以政黨名單模式進行,即每張名單當選是由該政黨決定,換言之選民只是選擇政黨,而非個別候選人。吸取中歐三國的經驗,這種選舉制度往往製造多黨林立的局面,好處是有利小黨生存,容納多元聲音,但壞處則是由多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未必容易轉變為一個團結穩健的執政團隊。雖然這些國家的選舉制度仍有改善空間,但她們正研究更可行的選舉辦法,着手解決推行民主所出現的具體問題。令筆者欣喜的是,每當遇上修改選舉辦法或涉及憲制的重大議題,三國政府都不約而同以公投方法,將決定權交回人民手中,這彰顯了良好的民主精神。
雖然三國的政治爭論仍然存在,國家還談不上富強,但人民手中的一票卻締造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回想二十多年前的捷克、匈牙利等國,人民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沒有自由,也沒有人權。筆者相信民主若沒有到來,今天的中歐三國將變得不一樣。眼前三國的穩定、人民的自由和政治的平等正告訴我們:民主這種普世價值並非洪水猛獸。
昔日的極權國家,今天已是新興民主體制的典範。回望家國,怎不叫筆者慨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