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在建制派全力支持下成功獲選為立法會主席,卻留下了一條可能涉及誠信問題的尾巴。曾鈺成在競選主席期間被問及是否共產黨黨員時支吾以對,實在令人感到詫異。其實在此之前,坊間早已盛傳曾氏兄弟皆為共產黨黨員;若所傳非實,這不正是為自己平反的大好機會?曾鈺成卻以一句:「香港人對共產黨有一種負面的看法。」作為回應的總結;道出了真情,卻錯失了向市民剖白的機會。
錯失向市民剖白機會
事件帶出了一個核心問題:香港人怎麼看共產黨?毋庸置疑,新中國政治架構之核心是一黨專政。國家憲法在序言已開宗名義,闡明「中國各族人民將在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第一章第一條亦清楚訂明:「社會主義的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組織或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但憲法亦同時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及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創立史無前例之「一國兩制」政治模式。《基本法》第五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意思清楚不過,特區在政治上、經濟上,於這五十年期間均不會被納入全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之內。
制度不同,是否必定帶來負面看法?這當然不一定。那麼曾鈺成所指的,是港人的無知偏見,還是不同制度下核心價值之差異?如果是後者,那麼曾鈺成是否認同港人之核心價值?無論答案是甚麼,曾鈺成也有必要解釋自己的立場。或許曾鈺成認為,在特區憲制框架內,共產黨在香港似乎是沒有實際市場。但這問題根本是不存在的。既然制度不容許,那麼認同共產黨的政治、經濟理念只代表個人的喜好,這又有何不可?在國際人權標準和《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所保障的自由結社權利下,理論上任何人皆可以參與任何政黨。如果曾鈺成認為共產黨在香港形象偏差,那麼在國家領導人高舉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化之旗幟下,他是否亦有責任為共產黨樹立一個較好的形象?
秉公辦事政治傾向不重要
嚴格來說,議會主席的真正功能似是近乎球證多於議會領袖。只要出任主席的議員能不偏不倚地秉公辦事、公平處理議會程序所產生的問題,那麼他的信仰及政治傾向是不重要的。曾蔭權極可能不是共產黨黨員,但他的「親疏有別」政治取態可以比曾鈺成的政治背景更為可怕、破壞性更大。坦然承認自己的政治取向,有時反而不會令人覺得有暗藏政治目的之私心。政治很大程度是受形象和信心所影響的,曾鈺成要顯示自己之大公無私、胸懷坦蕩,為何要像彼德一樣三不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