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選可望而不可即,中央政府一再阻撓香港民主步伐,港人邁向真普選之路愈見困難。政府最近提交立法會的政改方案何其不堪,與○五年方案相比,更見其弊。政府與其費盡心思推銷「起錨騷」,倒不如撤回方案,或在方案被否決後,重回談判桌,提出新方案,否則一拖再拖實非香港之福。
五月十六日,超過五十萬名選民無懼打壓,投下歷史一票,這場變相公投民意本已非常清淅。港人對於廢除功能組別的意願已相當明確,但政府提交的政改議案仍是採取「拖字訣」策略,蒙騙港人逐步走近普選,其實只是一場帶領香港走向假民主的政治秀。政府策略在於複製○五年政改難產的歷史,將民主步伐停滯不前的責任卸給民主派,意圖玩弄民意。起錨的政治公關術,無非是要製造錯覺,讓港人錯以為政府有誠意解決普選問題。
尚再三拖延繼續應戰
從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對「普選」解釋可見,中央政府正明目張瞻扭曲普選定義。喬曉陽認為普及而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投票權,但對於港人的被選舉權及提名權卻隻字不提。提及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時,喬更明言候選人的提名方式與○七年特首選委會是「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提名方式,他們之間沒有甚麼可比性」。簡而言之,將來的行政長官選舉會以「民主程序」提名為藉口,經中央選完以後,才讓普羅市民投票。更甚的是,他又指:「依國際上的一般理解,有關選舉的權利是允許法律作出合理限制,世界各國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選舉制度,去實現普及和平等的選舉權」一言以敝之,喬曉陽即是指功能組別如果被視為「按自己(香港)實際情況」而繼續實行,亦都不會違反普選定義。
香港民主步伐一再被中央政府拖延,由民主回歸,拖至○七、○八普選,其後人大釋法,港人退而求其次要求二○一二雙普選。中央政府和建制派卻反指泛民叫價高,筆者認為這是扭曲是非的行為。港人對民主之追求日月可昭,經歷二十年的艱辛民主路仍不放棄,中央意圖以一七、二○「可以」普選來欺騙市民是不能接受的。站在公民黨立場,任何假普選政改方案,我們都會投下反對票。我們會本應進則進、應守則守的原則,爭取走向真普選的道路。港人希望前往南非看世界盃,政府卻是蒙騙港人走向索馬里,然後不斷高呼「起錨」。請問我們豈有投票贊成爛方案之理由?
喬曉陽及郝鐵川的言論,明顯勾畫了中央的「假普選藍圖」。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香港人從不認命。○三年七一遊行,超過五十萬港人走到街上,特區政府逼於無奈擱置廿三條。筆者人深信,只要港人不放棄,堅持爭取真普選的決心,承繼「五?一六」的道德社會力量,香港定必會有真民主的一天。今晚,曾蔭權破天荒邀請五區公投運動總發言人及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進行電視辯論,就讓真理辯出來,讓民意再次展露陽光之。即使政府再三拖延,我們仍得繼續應戰,延續新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