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昨日提交立法會的政改方案,比○五年方案更爛、更保守,連「翻叮」也不如。方案沒有提出路綫圖,對功能組別存廢避免不談,更甚的是曾蔭權取巧地將過渡普選辦法留待下屆政府處理,實行「拖字訣」。筆者認為這份政改方案是民主倒退,對香港政制只是有害而無利。在公民黨普選三部曲的第一階段談判策略中,筆者和黨友曾積極向政府反映民意,但當局始終是坐視不理。這種閉門造車、漠視民意的做法讓支持民主的港人感到非常失望。種種迹象顯示,政府並沒有吸取四年政改一役教訓,看來歷史正在重演。
實行拖字訣「翻叮」也 不如
建制派連番出招,重提泛民主派否決○五年政改方案一事,試圖將政制停滯不前的責任推卸於我們身上。尤記得四年前政改一役,上任不足半年的曾蔭權挾高民望推出政改方案。這本是政制邁步向前的好時機,但曾蔭權政府卻交出毫無誠意的爛方案,他不但不提路綫圖和時間表,甚至連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也要分三階段進行。這種傲慢和欠缺誠意的態度,激發十五萬名市民上街示威,高呼政府交出普選時間表和路綫圖。然而,唯中央政府馬首是瞻的曾特首不理民意,強行向立法會提交比原地踏步更不堪的保守方案。民心所歸,民主派所能做的就只有投下反對票,不讓政制倒退。
港人訴求一向非常清楚,只不過希望中央可為普選訂下時間表和路綫圖,並告知我們如何全面廢除功能組別和確保特首選舉不設篩選機制。在中央緊緊掌握普選決定權的情況下,港人也不期望政制可以一步登天。但回歸了十餘年,香港的民主進程已算得上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惟政府仍不願公開承諾取消功能組別,為港人交出路綫圖。當局提交的爛方案根本談不上民主進步,即使強行通過,對香港整體民主發展都只會是毫無裨益的。那到底政制停滯不前是泛民的錯,還是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錯?
今天,建制派和政府對政改仍是捉錯用神,找不出問題核心。港人所要的民主不僅是議席上象徵式的增加,而是制度上真正符合民主原則,這亦是我們要求路綫圖的主因。真正平等而普及的選舉是不能接受功能組別、分組點票和篩選機制,上述三者才是民主發展停滯不前的癓結所在。功能組別之害在於面對具爭議性政策時,其選民會運用在立法會內的特權,向屬他們組別的議員施壓,左右政策走向;結果立法會將會變成不同既得利益者的角力場,更難尋求共識。這麼一來,社會撕裂的情況將會加劇,而政府推動政策時也會遇上更大阻力。民主從來也不是為少數特權階級服務的工具,保留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只會讓香港陷入更大的政治爭議。筆者認為政府若不願廢除兩者,政制怎樣改革也是徒然。
功能組別棄 之不可惜
功能組別議員易請難送,而特首提名篩選機制則有違普選原則,任何增加他們數目的政改方案,毫無疑問是退步,棄之絕不可惜。只有不遲於二○一七普選特首,入場門檻不高過○七;不遲於二○二○普選立法會,並取消所有功能組別議席;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方為民心所向。
時移勢易,曾蔭權民望插水,強政勵治不復再,他實在難以重施玩弄民意的故技。四年前政府不理民意,強行向立法會提交極度保守的政改方案,將無法在今日重演。政府和建制派必須找到問題核心,方能解決政制拖拉的問題,也只有他們放下對普選的成見,才能使政制邁步向前,一圓港人的普選夢。否則,人民的憤怒和不滿將是他們所不能承受的。在這歷史時刻,有必要創造機會,讓市民就香港政制發展作關鍵性的表態。筆者和黨友早已準備打這場政改硬仗,願港人一同上路,爭取普選路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