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文一仗贏得漂亮,不但取得近六成選票,其得票更比○八年立法會和「五?一」六公投還要高,成績驕人。外間一直不看好司馬文,一來原議席本乃對手囊中物,二來司馬文為外籍人士又不諳中文,大家都以為是強弱懸殊的對決。誰料最終竟贏得如此清脆利落,為公民黨和泛民主派打下強心針。這次補選被視為明年區議會選舉的前哨戰,成重要的參考指標。這場勝仗對日後泛民合作及二○一一年區議會大選起了正面作用。
同坐一條船三路須合作
選舉結果固然令人鼓舞,但「後政改」時代,泛民仍能團結一致就更加可喜。經歷「五?一」六公投和「六?二三」政改兩項重大事件後,泛民主派政治光譜已經起了明顯變化,即是激進抗爭、理性抗爭和妥協讓步三大路。尤其是民主派在政改方案上取態不同,三大路明顯各走各路,加上「七?一」遊行的風波更令市民擔心日後難以合作。然而,這場選舉正好告訴外間,泛民主派從來也不是鐵板一塊,當中各有路之分,但路取態不同,並不代表各民主黨派事事各自為政,無法合作。是次補選泛民友好傾巢而出,放下分歧,為爭取更多議席而努力。
的而且確,泛民陣營在整體上要能爭取最多議席,現時三條路必須合作。面對強大建制力量,我們仍是同坐一條船。選舉當日,民主黨動用地區網絡,出動南區支部成員和義工啟動電話庫,又展開一連數天的單車環繞薄扶林運動;社民連則動員大量義工,全日由早到晚留守下碧瑤,搖旗納喊,向選民揮手。除了兩黨鼎力協助,其他泛民議員也特意到薄扶林助選,團結一致的情景教人感動。慶幸後政改的格局並沒有令三者愈行愈遠,大家只是各自在不同崗位和位置上爭取民主,一旦到了關鍵時刻,我們仍願意同心合力,放下成見,以從政者應有的胸襟相互包容,寸土必爭,為民主陣營爭取更多議席。我相信這趟泛民團結的經驗,比起贏取議席還要可貴。
選票回應負面競選策略
這場選舉亦提醒我們,光明正大、堅持原則比起選舉勝負更重要。投票日前夕,對手助選團聲稱被司馬文推撞,躺臥地上狀似昏迷。我認識的司馬文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多年來一直盡心盡力為規劃更好社區而努力,他絕對不是為了勝利而不擇手段的人。更何況怎可能有候選人在眾目睽睽下,親自動手推撞對方的助選成員,難道他不怕落選和不怕被捕嗎?更矛盾的是,有人表示對方助選團早已於現場預備「抗議選舉暴力」等的示威牌,明顯是有備而來,令人懷疑對手「插水」,意圖抹黑司馬文。不僅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翌日竟然有一批「金毛」的不良青年拉起「司馬文打人」的橫額抗議,多次蓄意阻撓司馬文團隊助選。
對手是否採取選舉「奧步」,得由公眾判斷,但慶幸薄扶林居民以選票作出明智抉擇,以行動回應對負面競選策略的不信任。司馬文獲勝證明了候選人默默耕耘,堅持原則,不作負面宣傳始終得到人心。來年的區議會或日後的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應以此仗作參考,用政綱和個人質素爭取市民支持。
司馬文的勝利是泛民團結的成果,也是正義和公義的勝利。但願以這場贏仗為明年區議會選舉拉開序幕,泛民主派能作好部署,為民主贏得更多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