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源於殖民時期,人們相信只要在美國努力向上,不斷奮鬥便能達到理想,成就美夢。美國夢是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神,不但代表機會、繁榮和進步,更象徵健康社會的流動階梯。事實上,香港也有屬於自己的香港夢。曾幾何時,香港是機會與奇的代名詞,在獅子山下成就了無數奮發人心的故事。那時候,港人可憑努力白手興家,努力向上,達成夢想。然而近年香港夢變得遙不可及,昔日獅子山下的精神不復見,社會流動性愈來愈低,年輕一輩憑努力而上位的例子也愈來愈少。近日討論得熱烘烘的最低工資和樓市,更是對香港夢的嘲諷,原來港人的尊嚴和機會連二十元也不值。
最低工資爭拗多年,相關議案連番被功能組別否決。即使政府提交立法草案,功能組別議員仍咄咄逼人,張宇人提出的「二十元最低工資方案」更是荒謬,不但無視打工仔的尊嚴,更漠視工人的生活考慮。按張宇人之建議,假設工人時薪二十元,每天工作十小時、每星期六天工作,其月薪只得四千八百元,就連交租安居也談不上,怎可能養家?提出「二十元方案」的功能組別議員,恐怕也不能靠四千八百元月薪過活。既然如此,又何必提出不為人道的二十元時薪呢?
小市民屢被壓抑
令人忿怒的是張宇人早前於論壇表明自己由飲食界老闆投票選出,故代表老闆和既得利益的意見,必須為老闆發聲。最低工資爭論多年,打工仔也不過是希望得到合理的回報,經過勞力付出後,能取得有尊嚴的報酬。這是多麼卑微,毫不苛刻的要求,但功能組別議員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者,仍不理活於水深火熱的小市民,決意壓低最低工資水平。在功能組別議員保駕護航下,通過「二十元最低工資方案」並非天方夜譚,實教人憂心不已。
如此不公的制度,自然會出現不公的政策,帶來不公的社會。「二十元最低工資方案」雖然荒謬,但近日天匯事件之離譜程度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天匯過去之成交數字令人質疑發展商是否做市托價,拉高樓宇呎價。類似不良的銷售手法近年可謂層出不窮,實用面積不盡不實、樓盤廣告誇張無比、跳層問題愈見嚴重,政府對此不是束手無策,於是怕開罪發展商,結果隻眼開隻眼閉,畏首畏尾。立法會曾就杜絕不良售樓手法進行辯論,防止地產商誤導市民,以還物業投資者應有的公道和知情權,但最終因功能組別議員投下反對票而遭否決,實教人忿怒。
功能組別阻礙尋夢
功能組別的存在,一次又一次窒礙民生,「公平競爭法」、「最低工資」、「促進殘疾人士融入社會」等幾十項關乎民生之議案都被這些代表既得利益的功能組別議員否決。每當民主派議員提出損害大財團利益的議題,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團一聲令下,功能組別議員就會投下否決的一票。代表進步、向上和機會的香港夢正被這群既得利益者破滅,港人的尊嚴和前途正被這不公制度阻礙、騎劫和扭曲。取消功能組別必須得到三分二議員通過,但功能組別就佔全體議席之一半,與商界有關的議席就多達十八席,要通過現行制度取消功能組別實在難過登天。
推行變相公投,送走功能組別,方能讓港人過得好一點,方能讓港人追尋香港夢,方能讓香港重回正途。讓港人的尊嚴在陽光下得以彰顯,五一六公投日,正是重塑香港夢的一天。筆者總相信港人有足夠智慧判斷當前形勢,投下具震憾性的一票,也深信香港會再一次成為機會與奇的代名詞。
這天,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