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映畫天王黑澤明的名作《天國與地獄》,講述一名貧民窟青年,策劃綁架山頂富商之子,卻誤中副車,綁錯了富商司機兒子。富商最後付了贖金,並應青年要求到監獄與青年對談。青年向他說,天天看到富商在山上富麗堂皇的大宅,與自己身處的貧民區宛如天國與地獄,因而心生怨恨犯罪。
近日西半山一個單位,創下呎價七萬一千多元的世界紀錄!樓價在近半年急升,不止基層市民大歎無立椎之地,就連醫生律師等中產人士也買不下市區新樓。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根據聯合國最新一份報告指出,香港是全世界貧富最懸殊的地方,比新加坡和美國更嚴重,最富有的一成人擁有全港百分之三十四點九的財富,最貧窮的一成人只分享到百分之二的財富。中產和基層無論如何辛勞卻無法置業安居,社會怎能不滋生更多的憤懣?
樓價急升惹市民不滿
雖然特首曾蔭權認為豪宅市場並不影響民生,但在豪宅呎價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二手樓市被拉動已是人所共知之事實。十大屋苑已較年初有顯著增長,樓價升幅更波及一向平穩的新界西偏遠屋苑。特首對樓價急升引起市民不滿,不但聽不入耳,還大玩數字遊戲,拿一九九七年樓市最瘋狂時的價目砌詞狡辯樓市不算高,怎不令買不起樓的市民火冒三丈?
無疑,樓市急升有不少因素,如各國在金融海嘯後紛紛採量化寬鬆政策大印銀紙救市,令市場熱錢流動,推高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各大銀行降低息率,利誘市民申請樓按貸款買樓等等。不過,政府現行政策也對樓市有推波助瀾作用。
殖民地政府多年來奉行高地價政策,樓市泡沫終於在一九九七年爆破。特區政府後來以勾地表取代定期賣地,停售居屋夾屋,減少供應托高樓市。另一方面,又通過各種計畫,引導資金投入樓市和股市,構成今天的豪宅泡沫。
現行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正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不少國家的投資移民計畫均以社會需要為本,吸納人才或增加商業投資和就業機會,如加拿大的企業家移民計畫,除了要求申請者投入至少三十萬加幣,也有營商和創造職位的要求。澳洲的企業家移民計畫亦要求申請者投資二十五萬澳元營商,並且需要聘用該國國民作員工。
多管齊下阻樓市泡沫
不過,香港的投資移民計畫卻只限於投資房地產和指定的金融產品,得益的只限房地產業和金融業,最大贏家不是普羅市民,而是大發展商和炒家。計畫規定投資項目要有六百五十萬元以上,於是最方便的投資就是豪宅。外地人一手拿到香港人身分證,另一手就將物業轉手圖利賺過滿堂紅,香港的樓價焉能不火熱朝天?
六百五十萬元!足以開設一家社會企業,足以開展一家小型科研公司,足以拍攝一部中型規模的港產片,足以支付一隊中型班甲組球隊的班費,但這筆成為香港人的入場費,卻被送去營造樓市泡沫。若果這些每年過千個移民投資,轉化為創造就業的資金,會為香港人保得住幾多飯碗?
防止樓市出現泡沫和協助市民置業無疑要多管齊下,如增加土地和樓宇供應、重新研究重建居屋、重新設置首次置業貸款,調整稅務政策增加炒賣成本,但另一方面,亦需要移走令樓市熾熱的柴火,修正投資移民計畫,令樓市得以平穩發展,更多市民可以就業,憑辛勤工作得到救贖,自置物業脫離居無定所的境地,安居樂業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