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環保組織早於數年前已指出,處理都市廢物問題將會是二十一世紀其中一個重要的環境議題。然而,我們的政府卻一直苦無對策,都市廢物問題依舊存在,而且變得愈來愈嚴重。到底是政府的問題,還是甚麼問題呢?根據環保署數字顯示,二○○七年度的廢物總量高達六百二十五萬公噸,比○六年增加六萬公噸廢物,這種有增無減的趨勢十年來幾乎從無間斷。按此推算,全港三個堆填區將內不足十年內飽和,屆時將無法容下更多固體垃圾。
三堆填區十年內飽和
面對這嚴峻的問題,政府率先建議割走五公頃清水灣郊野公園土地予將軍澳堆填區。從技術層面而言,擴建堆填區並非不可行,而且可以暫時紓緩垃圾處理的問題。然而,土地的供應是有限,但都市廢物的製造卻是無止境。政府總不可能不斷割出郊野公園作堆填用途,這對於自然環境以至於市民大眾都並非最為有益的。筆者認為堆填式處理廢物只能暫時緩和垃圾問題,但不能完全根治其害,郊野用地也不可能無止境的被侵佔。難道我們願意放棄更多鳥語花香的世界,來成就更多垃圾的出現?
政府近年除了考慮擴建堆填區外,亦提出以焚化方式處理廢物,以解決固體廢物日增的問題。當局初步建議於二○一四推行焚化計畫,並預計每日可以焚化三千公噸廢物,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某程度上可解決堆填區飽和的問題。焚化爐的原意為消滅廢物,以減低大量都市垃圾所帶來的破壞,但它並非資源循環再用的好工具。筆者擔心焚化爐的出現,只會令人更無節制的使用天然資源,長遠而言只會產生另一種環境問題。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曾經指出,「香港廢物問題的根源,是大眾消耗型的生活模式」,筆者非常認同她的觀點。要解決都市廢物問題,不應該把焦點放於技術層面。人類生活的欲望與追求是無限的,假若科技是鼓勵人們消耗更多資源,那怎可能以科技解決消耗過度的問題?
應着重「如何減少垃圾」
在解決廢物問題上,政府的態度和策略不應單單局限於「如何處理垃圾」,而應把眼光同時放於「如何減少垃圾」。筆者認為只有鼓勵減少廢物,才有機會控制現時不可收拾的處境。政府可效法南韓及台灣成功的例子,在廢物回收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並對此作出相應的檢討。若政府只是單方面推出廢物處理的措施,但欠缺減廢減排的目標,那十個堆填區,甚至十個焚化爐也不會足夠港人使用。
不少市民盼政府可在都市廢物問題上推出更多可行的措施,筆者亦然。但我們必須明白解決固體廢物問題,絕非政府單方面可以解決的。即使落實興建焚化爐甚至擴充更多堆填區,若我們的心態和意識不改,固體廢物問題也只會無日無之的存在。現時港人每天製造約一萬七千公噸廢物,筆者和讀者們也一起製造許許多多的廢物,當中所產生的垃圾是否必要的呢?相信大家心裏也有答案。都市廢物問題有如計時炸彈,距離爆發的日子愈來愈接近,筆者相信只有政府和大眾一起改變心態,才能拆解這將要引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