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月份,對中國而言,顯得有點不平凡。先是共和國成立六十一周年,其後又有上海世博於下周閉幕。但要數最具意義的,應該是因發起《零八憲章》而被判入獄十一年有期徒刑的劉曉波,被諾貝爾委員會選為本年度和平獎得主。強大的經濟實力、軍事基礎和政治控制權,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硬實力之強。但中國的軟實力又能否贏得世人信服?
財大氣粗形象邊建邊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實力急促增長。有了經濟基礎,國家開始從改善軟實力入手,先是大力培訓運動員,其後又接連舉辦亞運、世博和奧運等世界盛事,過千億的投入和成績驕人的運動成就,漸漸塑造國際巨人的形象。大國崛起,大概是近十年外間對中國的印象。不過,事實歸事歸,國際社會的眼睛依然是雪亮的。縱然中國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但政治改革卻一直停滯不前,近年對維權人士的打壓無日無之。中國就好比是一面建立,一面拆毀,通過金錢和資源堆砌形象工程的同時,又將劉曉波、譚作人等良心犯一個又一個拉進監牢,引起國際非議。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得到世人肯定。身陷囹圄仍不亢不卑,還把榮譽的光環交到天安門母親的頭頂上。獲獎本是值得欣喜的事,但中國政府卻回應:「這是對和平獎的褻瀆」,教人無不慨歎。中國政府明顯是以敵對的心態對待國際社會的獎項,據聞當局正希望以周恩來之名,成立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以豐厚的獎金與諾貝爾獎抗衡,意圖奪回國際獎項的話語權。這不過是貫徹中國軟實力的一貫方向,也就是財大氣粗,企圖用銀彈將權力中心扭轉過來,以資源打造成國際運動強國,以金錢打造盛事之都,這趟又以相同方式開創有中國特色的「周恩來獎」。
難掩人權法治落後
中國自詡為強國的同時,仍會以言入罪,動輒將異己拉進監牢,其實是帶傷口上路的巨人,強大的經濟實力,難以掩蓋人權法治落後的事實。政府難以靠盛事工程的軟實力支撐國家形象,而應思考:如何改善人權?如何提升國人質素?如何面對和回應普世價值觀?劉曉波獲獎是危也是機,當局應考慮順應時勢,盡快釋放劉曉波和一眾在囚政治犯,挽回國際社會信心,亦可同時展示中國改善人權的決心。當局要塑造軟實力,更應讓劉曉波和劉霞夫婦一起前往奧斯陸領獎。再財大氣粗也買不了人心,更修補不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損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十月四號,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訪時表示,中國要有政治改革,他直言:「順者昌、逆者亡」。民主、人權、法治的改革已隨劉曉波獲獎變得更為逼切,金錢國度下,再多的盛事也只會是塗脂抹粉的偽工具。但願祖國面向普世的大門,能真正的打開,讓國家真正的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