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制度是促使社會持續發展的政治基石。只有通過普選,才能讓社會各階層,選出心儀的政府,維護其利益。只有通過普選,才會社會各階層行使同等權利,踢走施政不善、窒礙社會發展的政府。只有通過普選產生的政府,才會切實回應巿民訴求,平衡各階層的利益,令社會有着均衡發展。
合情合理合法爭及格普選
很可惜,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二十多年,但這一正當而合理的訴求卻一直被拖延。特區成立已十二年,一個公平、開放而符合普世價值的普選制度,仍是虛無飄渺。競選前曾經在傳媒前揚言在政改問題上要「玩鋪勁」、「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的特首曾蔭權先生,近日卻透露不會討論終極的普選路綫圖,二○一二年後的選舉安排要留待下任特首去解決。面對一個食言失憶的特首,及釋法否決雙普選的中央政府,市民已不能再存有任何幻想。問題是,民主派有甚麼方法可以走出困局,早日實現普選?
慷慨激昂的政治動員,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歷史也證明,羅柏斯庇爾或布爾什維克式波濤洶湧政治運動,會產生很多副作用。香港人既渴求民主但亦希望穩定,希望社會得到改革,但不希望社會出現重大的震盪。只要仍有一絲的希望,爭取普選的盟友仍要依法據理力爭,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案,盡最大的努力,通過談判,為香港爭取一個及格的普選方案。所謂及格的真普選,就是特首選舉不能有篩選,提名門檻要合理;立法會必須全面取消功能組別。因此,公民黨提出「路綫圖雙辭方案」,希望透過「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的方式,促請特區政府於年底提出的政改諮詢時一併提出真普選的方案與路綫圖。
首先是談判,民主派應團結一致,要求曾蔭權於公布二○一二政改方案諮詢文件時一併討論如何達致真普選的路綫圖,否則民主派必須動員群眾力量,其中一個方法是在五大選區各找一人請辭,觸動補選機制,以變相公投形式,讓市民通過票箱,清晰告訴這政府,我們不要一個沒真普選路綫圖的中途方案。五區補選後,民主派可在民意基礎上,給予曾蔭權第二次機會,在一年時間內提出真普選的路綫圖
依然不果,民主派可以考慮在二○一一年七月以全體請辭方式表示抗議中央及特區政府缺乏誠意推行真普選,並逼使曾蔭權因未能履行其競選承諾而引咎辭職。回歸當年,民主派杯葛不參與臨時立法會,一年後以大比數民眾支持重返立法會。由選民來決定香港的民主路,是和平、合法合理合情的做法。我相信香港人是理性的,只要能夠提出有理、有節、可行的主張和政策,就能改變人心,毋須憤怨動粗,就能夠為社會演變,而貌似銅牆鐵壁的堡壘,亦會被抓鬆牆腳,香港從而可以蛻變。公義與務實可以並存,社會改革不是空想。
當年有人問馬丁路德金,應否如FrederickDouglas所說,要鬥爭才有進步?金博士卻要求支持者堅守非暴力的原則,到投票箱去,以選票爭取民權。香港人,也應該善用選票的力量,為我們的香港帶來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