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獲通過後,民主派如何面對區議會立法會代表的選舉(以下簡稱「超選」)已成為一項前所未有而難度極高的新挑戰。現時民主派可廣義地分為兩大派別:主張接受○七年人大常委會訂下的普選時間表之溫和民主派,及爭取普選一步到位的激進民主派。溫和派承接了○七年泛民主派提出的普選方案,訂下了一套可行的普選路圖。在此路圖中,最關鍵的是最終以一人兩票、全區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模式取締所有功能組別議席之建議。經過過去一年多的努力,建制派人士已逐漸了解和願意考慮此建議。相對而言,激進派並沒有任何循序漸進的路圖,除了聲稱堅持爭取雙普選外亦沒有其他清晰的策略或中途目標,因此兩者對於超選的心態和出發點亦可說是截然不同。
憂難坐二望三且存暗湧
溫和派爭取的,是於二○一二年成功落實一人兩票全區輪選選舉制度的雛形。激進派的立場卻又可一分為二:一、杯葛甚或追擊溫和派的候選人,藉以破壞落實一人兩票的普選路圖;二、爭取短暫的政治利益,把超選看作點兵練將及乘機爭取議席的機會。從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取態,不難察覺到民主派要在超選中佔取優勢,實有極大的暗湧。
從過去數字來看,民主派於全區選舉中理應取得大約六成選民的支持。以此為基礎,民主派應在超選中有望取得三席。但若仔細分析○八年之選舉結果,卻實令人擔心民主派不但未必能在超選中坐二望三,甚至有可能連兩席也不保。以○八年立法會選舉整體結果而言,民主派取得的票數為五成九,表面上是維持六、四之分,但其中高達百分之十四點八之選票實為社民連及獨立激進派候選人所得,令超選結果(見表)平添變數:
從以上數字可見,假若社民連杯葛超選,民主派之六、四優勢便已盡失。假如社民連真的落實追擊民主派的承諾,則更有可能令民主派於超選大敗。必須說明的是,以上的評估已是建基於公民黨會從力爭議席的角度出發,全力投入超選。假若公民黨的取態一如吳靄儀所言,只在於練兵點將式的參與,則民主派選情更不樂觀。
取最多議席須謹守三原則
另一憂慮,是以上數字並未把五十萬(佔總數選民二成)參與公投選民之政治取態計算在內,更沒有把不支持政改的何秀蘭(百分之二)、梁耀忠(百分之二點八)及李卓人(百分之二點八)之支持者的取向計算在內;假如他們的選民也倒戈相向的話,最壞的選舉結果可能是民主派只可取得一席!
當然,就算民主派可以團結一致,但若協調失當,鷸蚌相爭也可令選情變得不理想。因此,要確保取得最多議席,民主派必須:
一、高度協調,訂出不多於三張參選名單;
二、全力推動超選,從這一刻起聚焦宣傳溫和派之普選路圖和超選的重要性;
三、盡力與社民連取得休戰共識。縱是得不到社民連的支持,也必須極力避免在選舉中成為追擊對象,令建制派滿載而歸。
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說服激進派以大局為重是不切實際的奢望,但最少溫和派要背水一戰,盡最後努力,為落實我們的普選路圖而忍辱負重,戰至最後一刻,才不會辜負香港人對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