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經濟正式步入衰退,公司倒閉及裁員的消息接踵而至,預計失業率將會攀升,不少市民又要為生活而徬徨。全球經濟的興衰循環,雖然有其規律,非政府可以逆轉,但政府仍可以制訂政策和調撥資源,將衰退的影響減至最少,甚至可以縮短衰退的時期,令經濟可以快些重拾活力,盡快復甦。現時,當務之急是要保持信心,刺激經濟,盡力創造職位。
行政長官雖然提出「十大基建」項目,但施工期大多在二○一○年之後,遠水難救近火。解決當務之急,應盡快推出一些短期就業措施,壓抑失業率的增長幅度
替全港公屋換節能燈
同時,政府必須制訂較長遠的經濟政策,協助香港轉型,奠定日後多元化後的經濟發展。十大基建的計畫,偏重交通和新市鎮發展,只對建造界、工程界和發展商有利,並未能解決香港過去十多年面對的經濟困難。
環顧世界不少國家,近年都致力投放資源,創造與保護環境或節約能源相關的職位,綠領工作(green-collarjobs)和綠色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既能改善失業率,亦可協助社會改善環境。英國、法國,甚至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都提出不少關於節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希望以新能源和綠色科技作為帶動下一輪經濟起飛的火車頭。
香港也應進行這種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之為「綠色新政」的政治規劃,從綠色經濟中尋找出路。
首先,可以從節能照明方面入手。例如,政府可以仿照港燈公司清潔能源基金的做法,資助中小學學校進行能源審核及裝置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系統,減省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將計畫範圍擴展至全港。
同時,房委會現行的「照明裝置節能計畫」,目前在何文田邨的試驗計畫就已錄得節能百分之十一佳績,政府可以將計畫擴展至全港公屋屋邨,替各屋邨的公共照明系統更換節能照明。
政府也可從「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資助環保團體舉辦鼓勵家居裝置節能照明的計畫,以類似目前「家居廢物源頭分類回收計畫」的形式,通過教育和更換裝置等方法,鼓勵市民在家居轉換節能照明。
通過以上的方法,就可以短期內即為社會節能,也創造就業機會。
資助青少年擔當學徒
節能以外,政府亦可考慮將目前於大埔及灣仔等地舉行的周日有機農墟的計畫、加快更換及維修全港長達三千公里早已出現老化和滲漏問題的水管,解決香港每年因此而食水水管滲漏率達二成三的問題。
同時,政府亦應調整「展翅計畫」及「青少年見習就業計畫」,參照「IT種子計畫」及「數碼領袖培訓計畫」模式,資助青年在節能行業擔當學徒,提升技能。
長遠而言,政府需研究發展碳交易市場、制訂鼓勵環保商業的稅務政策、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綠色科研的研究經費和加快落實淨化海港計畫第二期乙工程,為綠色經濟奠基。因為只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短視的,從政者要看得遠和有創見,才能促使社會走向均富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