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一次又一次嘅反對,我真係好驚,成個人震晒,好想軟化佢哋個心,希望佢哋可以接納我哋。」聽到正生書院孩子哭泣聲,令人心酸。無疑,他們曾經犯錯,但現在已改正過來,渴望可以重新做人。人誰無過,無論是居民、教師、官員,以及從政者,應該竭盡所能,讓立意浪子回頭的孩子可以重返正軌。他們都是香港的兒女,我們不能辜負他們。
正生書院遷校事件掀起軒然大波,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不過,政府從來沒有把輔導曾經吸毒青少年的工作辦好,對鄉郊教育和地方規劃的需要,也長期忽視。各種各樣的怨憤,終於在居民諮詢大會上爆發出來,令孩子慘成政府失誤政策下的出氣袋。孩子受罪,官員實在責無旁貸。
禁毒政策言過其實
讓孩子重新做人!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但我們目前的禁毒政策,是否足以讓迷途知返的孩子重新上路?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的禁毒報告,焦點放在如何驗毒,更加重要的問題──驗毒之後如何幫助這批學生,卻被忽略。正生書院事件凸顯政府根本沒有政策,對正生工作完全沒有資助。政府沒有提供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援,沒有充足的資源資助,待正生書院地方不夠,引起傳媒關注,才急急找地方安置,以圖解決輿論壓力,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怎會不出亂子?
六月十日,我去信黃司長,建議他把握機會轉危為機,向居民現身說法,通過講述他親自到訪正生書院的經驗,釋除居民的疑慮。很可惜司長回信,只說政府會繼續與居民開會做諮詢工作。看來以禁毒為己任的黃司長,甚至負責教育的孫局長,最終都會不見蹤影,任由正生書院校長及學生獨力面對反對聲音,實在說不過去
一刀切規條扼殺鄉郊教育
從居民的反應看,鄉郊地區對原區升學有強烈的訴求。不過,在現行教育政策下,村校被一間一間地殺掉。無論情願與否,鄉郊的中小學生都要跨區上學。這在社區日漸凋零的鄉郊,問題尤其嚴重。
政府的理據是收生不足,但教育本應是以學生為本的,政府應該因應郊區有別於市區的情況,度身定做另類制度,滿足郊區的教育需要,而不是以一刀切的規條,扼殺鄉郊的教育。
另外,隨着十一年前機場搬遷赤鱲角,令大嶼山的發展轉移到北岸。梅窩由過去的熱鬧逐步走向凋零,政府又沒有良好的規劃,令社區人士看不到復興的希望。
事情發展至此,再多的指控、對罵、動員、遊行,只會令事情推向各方全輸的局面。政府必須為過去長時間漠視年輕吸毒者更新工作、鄉郊教育和規劃的訴求,撥亂反正,化解民怨,才能讓孩子和社區重拾希望。正如正生書院孩子的禱告所言,希望反對者最終能軟化反對的立場,才能讓孩子可以真正融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