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的交往愈來愈密切,經濟活動頻繁,內地資金源源湧入。不少內地國企民企來港上市,令本港的金融活動更趨蓬勃。內地自由行遊客更扭轉了○三年「沙士」之後疲弱的市道。不過,內地豪客入市促成本地房地產市場豪宅化,內地孕婦來港生育令婦產科資源告急,內地人來港搶購奶粉令供應緊絀,國家「十二?五」規劃未預先充分諮詢港人,令人產生「被規劃」的情緒,國家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把香港暴露在更大的核風險之中。兩地融合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香港人如何在浩浩蕩蕩的融合大趨勢中自處?
上述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兩方面。首先,是由於香港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建立起良好信譽,吸引內地資金來港消費,但由於數量過於龐大,倒過來影響到港人的民生。另外,內地的急速發展亦對香港帶來憂慮。
憂「被規劃」被動接受
香港樓房單位是質素優越的商品,沒有爛尾樓而且在港買樓被包裝成身分象徵,因而吸引大量內地豪客購入。香港售賣的奶粉信譽良好,沒有內地販賣毒奶粉的陰騭惡例,內地家長來港掃貨,引起水貨客垂涎搶購,市場供不應求,倒過來令香港家長為買不到奶粉而徬徨慌張。香港社會自由開放法治健全,令香港人身分對內地人格外吸引,招來不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為子女取得一張香港人身分證。結果令婦產科資源緊絀,影響香港孕婦的服務。
除了民間源源不絕的熱錢影響香港的民生外,國家一些長遠規劃也對香港帶來重大影響。《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加快發展核電的勢頭,廣東省內已核准或完成覆核又或開展選址工作的核電計畫,包括嶺澳核電站二期、陽江核電站、台山腰古核電站及陸豐田尾核電站,約有十四台機組,總裝機容量約一千四百萬千瓦。還未計算運作中的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一期共四台機組。香港在五至十年來將會被十多個核反應堆包圍,核安全風險大增。
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設立專章談及香港發展,更重點列出多個範疇和跨境基建項目,指示要加快發展。這引起不少香港人疑慮,指興建高鐵和多個口岸設施前車可鑑,擔心香港「被規劃」,被動地接受而令香港人的權利受損。
盡早制方案捍港權益
根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資料,單單是廣東省的經濟規模早在○三年超越香港,而且差距愈來愈大,二○一○年廣東省的經濟規模達四點五萬億元人民幣,不止拋離香港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一點七萬億元,更已達到超越台灣,追趕南韓的地步,預計在五年內更可超越加拿大這個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面對如此強勢壓境,香港人既不可純真地以為擁抱經濟融合就會為香港帶來無窮好處,也不能抱島國心態,以為可自外於國家官方民間無孔不入的影響。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必須「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抽絲剝繭仔細研究政治經濟民生規劃等各方面的影響,盡早制訂應對方案,捍香港人的權益,以免港人在此融合的大潮中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