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下周一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京都議定書》所訂下的碳減排目標將會在二○一二年到期,哥本哈根大會的主要目的是定出二○二○年,甚至二○五○年的減排目標。此外,今次會議的另一大題目是氣候融資,因為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缺乏財力,不能單獨應付全球暖化的工作。
發展中國家資源緊絀,究竟用來興建學校診所,還是要應對氣候變化,相信他們寧取前者。即使強如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需要資金和科技支援,以協助他們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排放國,印度亦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排放國。兩國合共超過二十四億人口,仍然依靠低效率的燃媒發電,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富裕國家和地區,有義務提供資金和科技,讓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經濟。
稅款協助應付氣候變化
英法兩國領袖已提出成立一百億美元的基金協助應對氣候變化。不過,根據香港樂施會估計,聯合國的「適應基金」每年要注資五百億美元才足夠。
英國樂施會和StampOutProverty等國際民間團體提出,各國可開徵「金融交易稅」,即向所有金融產品的交易(包括股票、貨幣和衍生工具)課稅,然後將所徵得的稅款用於穩定金融市場、協助發展中國家滅貧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範疇。
上個月初,英國首相白高敦在G20峰會提出金融交易稅的建議,還提議每宗交易的稅率為百分之零點零五,即每交易一萬元金融產品,金融機構就要付五元的稅款。他的建議着眼點是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資金,但已令金融交易稅的討論升溫。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和巴西總統勞拉之後更指出,可將稅收所得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雖然美加財長、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大力反對,但法國和德國表示支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亦認為金融交易稅可行。
恐資金流入避稅天堂
金融交易稅的建議最早由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占士托賓(JamesTobin)提出,因此亦被稱為「TobinTax」,好處是毋須直接向公眾收取,兼可以減少熱錢過度投機。○四年,由法國、西班牙、巴西和智利所組成的一個工作組亦向聯合國提議向金融交易課稅。奧地利政府一項研究顯示,若開徵金融交易稅,全球每年最少可收取七千億美元的稅款。
不過,反對者認為金融交易稅會增加金融業的成本,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銀行最終會將稅款轉嫁給投資者。同時,由於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必須全球同步進行才有效。否則,資金只會流向避稅天堂。現在歐洲和美加取態各異,香港作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可起關鍵作用。香港可以利用我們的人才和資源,認真研究開徵金融交易稅是否可行,以及課稅後的影響,及早積極回應此國際訴求,以免他日當國際達成協議後,才如夢初醒被弄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