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分享了逛街市的體驗,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吃魚的經驗。小時候我極為怕腥,所以最憎吃魚,照顧我的婆婆為了吸引我多吃魚,於是將街市買來的新鮮魚起骨拆肉才煮。記得她特別喜歡買紅衫魚,好味之餘,價錢又便宜一點嘛!婆婆會將紅衫魚起肉,然後均勻地蘸上一層麵包糠,再炸得酥脆香口,給我蘸茄汁或沙律醬吃。至於留下的魚頭、魚尾,就由公公、婆婆包辦,他們對我的照顧實在是無微不至。
跟家人有關的吃魚樂事還有很多,我是上海人,最有印象是一家人吃團年飯,必定會煮那道上海名菜———葱烤鯽魚,而且一煮就是兩條,因為其中一條要留過年,正所謂年年有餘(魚)嘛!煮法就是用大量葱段和醬油將鯽魚燜至入味。因為小時候不准入廚房,所以這道菜的正式煮法我也不太知曉,總之就好好味啦!記得當時大人吃魚肉,我和表妹則搶吃葱,話你知,放過入雪櫃的葱烤鯽魚更加好味,因為冷凍後魚汁變成啫喱狀,有滑嘟嘟的口感,小朋友怎會不喜歡?
其實連結識現在的男朋友,也和吃魚有關。話說幾年前有位女性朋友說帶我去「食好嘢」,原來那家餐廳,是我男朋友開的。記得當時有道蒸鰣魚,鰣魚不是輕易吃到的,因為這種生長於鹹淡水交界的魚,離水即死,所以捕獲後要第一時間冰鮮,但也不能儲存過久。鰣魚又必須連鱗蒸,才不會失掉魚油,所以魚一上桌,就看見牠泛着閃閃金光,引得我口水猛流。通常又有金華火腿、冬菇同蒸,兩種材料會梅花間竹地夾在魚肉之間,賣相相當吸引。因為太好味的關係,當時我完全漠視朋友的存在,只顧低頭狂吃,就是因為我吃魚那份專注和饞嘴相,才令當時只是朋友的他(即現在的男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是甚麼原因令本來討厭魚腥的我,變成愛吃魚的呢?大概是剛讀大學的時候吧!那時開始注意健康,知道吃魚對身體、皮膚都有益,於是開始嘗試吃一點點,豈料一吃便深深愛上,還喜歡吮魚骨呢!有次當伴娘,一見有魚頭吃,更不理「身世」地吮過痛快。與朋友大夥兒吃飯時,我通常會選魚頭、魚尾吃。其實我也喜歡吃魚身,不過見懂得吃魚頭、魚尾的人不多,所以寧願自己慢慢吮,讓其他人品嘗魚身好了。可惜現在愈來愈少野生魚鮮,很多都只是飼養魚,小時候吃過的魚鮮味已不復嘗。我雖然愛吃魚,但吃得不刁鑽,只選大路的鱸魚、鯽魚、紅衫魚等來吃,像蘇眉、龍躉這些深海魚可免則免,就因為人類以往吃得太放肆,牠們已買少見少,我只想盡自己一分力,留得一條得一條,至少別死在我手裏。何況再普通的魚,只要新鮮及蒸得其法,並且跟喜歡的親朋好友齊齊分享,就已經很好味了!